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工作

创新执法检查方式 增强法律监督实效

日期:2006-06-26
字体:【 打印本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一部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69—19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组,对省政府有关部门、西宁市、海东地区和黄南州进行了检查。

这次执法检查组织严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重创新检查方式方法,突破常规检查模式,增强了检查监督实效。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务实求真,创新检查方式。这次执法检查,检查组事先在《青海日报》上发布执法检查公告,设立举报电话,畅通了群众监督的渠道。同时在检查中本着严格依法查实情,坚持少听多看,少说多问,对省政府及西宁市4个区均未安排汇报会,所到46家单位全部进行实地查看,并采用了相应的检查检测方式。

1、调用食品检测车抽检食品卫生标准。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执法检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时联系协商,在执法检查组赴乐都检查期间,借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唯一的食品快速检测专用车,对蔬菜、干货、果脯、调味品、水发产品等18种食品的安全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了抽检,及时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有效提高了执法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采取随机抽查了解真实情况。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食品卫生现状,执法检查组事先就明确了检查方法,将随机抽查与暗访相结合。检查组每到一地,要求被检查地区提供详细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由检查组按其类别及分布进行随机抽查。据统计,这次执法检查实地查看的有关单位、市场、基地、店所81家,其中77家属随机抽查,占总数的95%以上。如在检查西宁城东区泉儿头杂碎店时,检查组为进一步了解杂碎清洗加工状况,随机确定查看了杂碎清洗加工店。检查完宁食集团湟中连锁超市后,随机对塔尔寺周边的饭馆进行了抽查。常委会副主任宋彭生在查看完西宁饮马街餐饮美食街和大新街夜市之后,翌夜再赴饮马街和大新街夜市查看,进一步了解夜市摊点加工经销食品卫生情况。

3、执法检查与建议实施行政处罚、媒体曝光相结合。执法检查组在对西宁城中区某宾馆饮食操作间和湟中塔尔寺周边饭馆的抽查中,发现存在问题比较突出,诸如排污池残留垃圾、切板或案板污垢斑斑、锅台下放置鼠药器且药粒泄露、操作间无消毒和防蝇设施、冰箱生熟食混放、调料桌和煲仔炉布满油圬等,鉴于两家单位餐饮经营很不卫生,检查组当场责成有关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处罚,并要求将处罚结果报检查组。同时建议有关新闻单位如实报道,切实增强了检查监督效果。

4、听取汇报、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为广泛深入地了解食品卫生的真实情况,检查组在听取有关地区汇报时,专门要求安排5—10名群众代表,一同听取政府汇报,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执法检查期间,检查组还印制了《关于30种食品卫生标准抽样检查情况统计表》和《关于食品卫生管理环节群众满意度调查表》各300份,分发给各地有关人员和群众代表,了解各地食品卫生方面的民意。

二、执法检查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检查组根据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标准、检验检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实际,将检查重点和范围扩展到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详细了解食品卫生分段监管情况。同时检查组对农村牧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和对食品加工经营作坊、门店、饭馆和集市的食品卫生予以充分关注,在检查平安、乐都、同仁、尖扎4县时,专门要求各县至少安排检查1个乡镇,深入小饭馆、小卖部、小作坊进行了检查。另外检查组根据我省实际,把青海地方小吃、民族食品加工经营和监管服务乃至早市、夜市及街头零散摊点监管服务作为检查重点,进行了认真检查。虽然这次执法检查时间不长,但检查范围从农田到餐桌,从茶园到夜市,从学校到工地,从车站周边到名胜古迹,从城乡结合部到边远山区,从地方小吃到加工作坊,执法检查覆盖到食品生产加工各个层面,注重在查源头、查窗口、查死角、查窝点上花精力,突出了重点,使执法检查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新进展。

三、安排专业代表参与检查添活力。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保障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职权,教科文卫委员会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和思路,事先征得常委会有关领导同意,与办公厅及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联系协调,在这次执法检查期间,专门邀请了3名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省人大代表作为执法检查组成员。同时要求省政府相关厅局各派2名业务处室负责人或行政执法人员全程配合执法检查。这样做优化了检查组成员的结构,充实了执法检查队伍,为切实有效地开展执法检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