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多民族的省份实际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做好人大民族工作的信心决心。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铸牢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探索和推进理论创新的新成果,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是在传承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文化力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成就的变革总结出来的,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中成长起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历练积累得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也没有丢掉中华民族的“根脉”,而是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根脉”在当今中国愈加焕发出真理的光芒、文明的光芒,使我们底气更足了、力量更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人大民族工作的遵循指南,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一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斜路,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上承中央精神,下接省情民意,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开花结果,让更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工作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我省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2%,达到24542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达到7933元接近翻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多方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开放、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精准脱贫等历史性机遇,把国家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解决教育、医药卫生、就业以及扶贫工程。同时要切实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开花,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不喊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切实惠及各族群众。当前,我省广大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人大民族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在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基础建设、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职尽责。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休戚与共、错居杂处、畛域难分,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国务院先后六次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大力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民族团结的观念牢牢扎根于千家万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地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践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事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和“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深入细致地学习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同时,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从严打击和防范造谣生事、煽动民族情绪的行为,做好舆论引导和危情管控,切实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各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17件,初步形成了我省地方民族法制体系,这些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法制理论,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做好新时期人大民族工作就是要把握人大立法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有序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推动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法规或规章,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逐步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保证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配合常委会做好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对生态保护和开发补偿等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贯彻的难点、重点反复监督,把完善监督工作与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