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

日期:2018-01-05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指出,我们党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

    回顾我省人大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铿锵步伐,我省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在1955年举行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青海代表团提出将代表视察定为一项经常性制度。这项议案经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后作为一项制度正式确定下来。1980年,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对尖扎黄河大桥坍塌事故提出质询,我省人大开展履行质询监督职权。从1995年到2006年,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对13名省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了述职评议。2012年起,结合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有力推动了各级政府相关方面的工作。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代表约见厅局长”活动,就人民群众关注的“三农”问题,组织基层人大代表与省政府厅局长面对面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代表工作的方法和内涵。常委会制定的《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成为全国首部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的省级地方性法规。《青海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制定,使人大立法向自主性、创制性坚实迈进……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枝繁叶茂,焕发勃勃生机;正是历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历代人大工作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我省人大工作一页又一页崭新篇章。

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总结实践经验,依法有序推动工作创新。就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不断深化对人大制度的认识,坚决摒弃人大职权法定、创新空间不足等错误认识,克服“二线”思想,解决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思想惰性,增强推动工作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要立足青海省情实际,找准人大工作服务全省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围绕经济持续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等重大问题,综合运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手段,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中发挥人大重要作用。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研究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等重要问题,不断完善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使人大工作在新时代富有新气象、展示新作为。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九大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代空间。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紧紧围绕“四个转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完善人大各项制度,积极探索依法履职的新形式新载体新途径,推动我省人大工作更上台阶。□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