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个人的学习理解,感觉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凝炼在一个修正案、两个报告、三个决议、四个讲话等重要文献和文件当中。在此,我从普通老百姓、人大公务员、党务工作者这样三个视角,从学思悟践四个方面,谈谈学的心得、思的体会、悟的收获、践的思路。
一、关于学的心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想高远、理论深宏、内涵丰厚、体系博大、气势磅礴,是我近年来学习感受最深的一次。而且每一次新的学习,总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新的认识。就个人理解和把握来说,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四五六七”,分别是“三主”“四方”“五心”“六史”“七献”。“三主”即主线、主题、主旨,报告主线清晰深远、主题鲜明深澈、主旨坚定深邃;“四方”即方向、方位、方略、方案,报告坚定了发展方向、把准了历史方位、明确了基本方略、贡献了中国方案;“五心”即初心、核心、党心、信心、决心,就是铭记初心、围绕核心、宣示党心、坚定信心、彰显公心;“六史”就是报告彪炳的历史方位、历史功绩、历史变革、历史课题、历史使命、历史征程;“七献”就是七项重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昭示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性贡献,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划时代贡献,四是基本国情定位新深化的突破性贡献,五是基本方略新充实的指导性贡献,六是奋斗目标新部署的战略性贡献,七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工程的引领性贡献,这些历史性硕果的不断汇聚,这些重大贡献的不竭润泽,一次次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四个自信”。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伟大梦想,谋求复兴伟业,还须精准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积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直面存在或潜在的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西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居安思危,深刻领会不忘初心的深长意蕴,深刻把握任重道远的使命担当,全面准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关于思的体会
报告形成了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重大历史征程。报告的各个段落章句整体呈现出的大方位、大逻辑、大格局、大决心、大目标,让人倍感自豪、深受鼓舞、激情满怀。报告开题就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鲜明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报告审慎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个重大论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准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基本方略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等内容作为重点,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报告在全篇结语的最后一句再次号召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这个贯穿始终的党的根本宗旨让人倍感振奋,特别是“美好生活”这个从字眼上就显得很实惠、很朴素、很接地气的令人期待的愿景,更直接、更强烈地增进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必将持续激发人们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磅礴动力。同时,站在一个百姓的视角来看,报告字里行间一些洗尽铅华的朴素语言,一些大白话、大实话尤其让人感到亲切亲近亲和,比如:“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打铁必须自身硬”“一年接着一年干”“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等等,还有一组组斩钉截铁的排比句,比如“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等,这些通俗易懂而又掷地有声的语言,让人感到平易、感到信赖、感到振奋。
三、关于悟的收获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相结合、创新思维和法治思维相协调、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相联系,一方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一方面科学布局“四个全面”;一方面冷静直面“四个考验”,一方面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一方面自觉应对“四个重大”,一方面坚定推进“四个伟大”; 一方面严肃重申“四个危险”,另一方面持续整治“四种风气”……这些卓著的工作成就和卓越的历史功绩,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当然,以一个青海人的视角来看,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国面临的“四个重大”问题(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省同样需要面对,同时我们自身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而言,应当看到,实际上目前全国总体已经实现小康,许多发达省份已经建成全面小康,因此这个决胜目标对我们欠发达省份而言,就更具针对性、挑战性、艰巨性;从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国情来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青海显得更突出更明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更迫切;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来看,青海面临的难题和矛盾更多,比如“三去一降一补”中首当其冲的“去产能”,对我省曾居绝对优势的钢、铝、硅,包括光伏等产业构成巨大压力,去杠杆政策首先要求管紧货币信贷、创新融资方式,降成本政策也要求降低要素成本,显然,这些对我省来看都是巨大挑战;再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族团结进步等民生要务来看,青海任务更加艰巨,责任特别重大,工作十分繁重,压力持续存在。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四个转变”新思路,深入推进“四个扎扎实实”。
四、关于践的思路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落实。须先重视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的关系,坚持本来、面向未来、继往开来的关系,学与思、悟与践、知与行的关系。应当着力在落地、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概括地说,就是四个“本”,即坚持本来、立足本职、增强本领、体现本色。
坚持本来。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百姓的思路语言来说,就是不忘根、不忘本、不忘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在坚持本来的基础上,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共产党人的根和本。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我省当前实际而言,应当深刻把握我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困难和矛盾、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我省的特点和焦点、深刻把握推进“四个转变”、贯彻“四个扎扎实实”进程中我省的重点和难点,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坚定信心,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立足本职。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新高度,对人大工作作出新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就当前地方人大工作而言,党的十九大关于设立监察委员会的重大部署,成为筹备人代会的重要议题和当务之急。这项工作涉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我国政体的改革创新,是国家机构、权力体系的健全融合,事关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关系。如何在省委领导下胜利完成任务,对我们是一项重大考验。11月20日,新一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6项制度规定,其中3项同人大工作密切相关,比如关于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关于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工作规范、关于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工作规范等,就地方人大工作而言,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根据中央部署和要求,立足地方实际,深入贯彻落实。
增强本领。首要的是练好看家本领。结合人大业务工作来看,今年有几件涉及民生、事关全局的大事,比如精准扶贫督查、生态环保督查,特别是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案,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警示,虽然我省没有发生类似问题,但这种新形势新作风的倒逼,加之自身调研排查,使我们感到人大立法主导作用、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强化“八项本领”新要求,就机关党务工作者而言,更要具有高度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自身定位,自觉担当就位。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主责主业,切实履职尽责。要努力补强自身短板,坚持在六个过硬上下功夫,即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组织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制度过硬,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体现本色。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必须永葆政治本色,在切实加强政治、思想、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11月中旬,常委会和机关两级党组,先后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关于“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两个重要文件精神,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央政治局再次率先加码提高自身要求,省委也及时作出新部署。可以肯定,省委的新要求必将更加细化更加严明更加务实,我们也将按照新措施新要求,严肃认真对待,层层传导压力,再次对照梳理问题和不足,压实落实责任,切实有效贯彻。当前,要立足实际,重视研究一些机关出现的精神亚健康状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五个于”(疲于应付、惜于出力、懒于作为、怯于担当、惯于推托)等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持续有效治理。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质量,持续克服政治生活中的“三不”(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和“四化”(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等倾向,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