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局 依法履职 扎实推进县乡人大工作

日期:2017-11-17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以“严谨、务实、创新”为工作总基调,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各项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综合监督:更加严谨  更加务实

监督是人大工作的基本职责,人大工作的成效主要就体现在监督成效上。县人大常委会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选准监督点,使用好“组合拳”,努力提高监督实效。

——始终坚持务实有效的监督方式。通过压实监督手段,促使政府实实在在办一些大事、办成一些大事、办好一些大事。一是集体视察前先行调研。组建农村经济、工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卫生、法制、教育6个代表专业小组。相关代表专业小组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在常委会集中视察前深入有关单位和乡镇、村社进行专题调研,全面掌握真情实况,为常委会集中视察奠定了更多更实的民意基础,使人大监督更接地气、更聚能量、更有实效。目前成立了5个专工委,集体视察前组织各专工委进行调研,“把脉问诊”、掌握情况。二是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为了切实解决“哑巴委员”问题,让每个委员在“例会”上敢于“说事”、乐于“说事”、能“说上事”,我们把原来的所有委员在一个会场“满堂灌”的做法改为分设小会场,进行分组审议,相关列席人员也分组列席听取审议发言,这样,很少发言的委员也开始慢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审议意见更具有针对性,提升了审议效果。三是严格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审议意见转交到政府后,均列入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处理,对相关单位提出明确的办理要求。同时,本次会议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要在下一次会议上进行专题报告,并且要进行研究处理情况满意度测评,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不满意的,必须重新办理、限期整改。上一届到现在,已经有4条审议意见未通过,要求政府进行了重新办理。四是适时开展专题询问。今年,我们根据县城居民和部分人大代表的反映,对交警部门车辆停放管理执法和县城部分路段路灯不亮、标线不清等问题,组织副县长和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题询问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严审查决定重大事项。我们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三个负责”为出发点,不断健全深化重大事项议案审查机制,使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更能维护公共利益、体现民生诉求、支持政府工作。一是先看后审。政府提请后,要求政府安排时间,请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到现场察看,分管副县长、有关专业人员陪同,现场解释说明,之后再列主任会议审查。近三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提请的重大事项议案,通过事前审查,有4件主任会议审查为通过,没有列入“例会”议题,有2件提交“例会”审议,但被否决没有通过,有1件暂缓表决,后经再三察看核实、研究审查,最后延期提请表决通过。二是追踪监督。对已经表决通过的重大事项,其中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不是“一过了之”,走完程序就了事,而是紧盯不放,监督到底。有一件政府购买服务的扶贫贷款议案,数额大、年限长,考虑到这笔贷款能否如愿发挥效益,我们今年将安排相关部门做专题汇报,必要时还要进行视察。

——人大任免履职监督全面推进。县人大常委会在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的大原则下,坚决“拧紧”任免程序。一是任命前,所有提请任命人员都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今年初步组织了一次这样的法律考试,效果很好,参试人员均精心准备、认真答题,十分重视。同时做任前发言,现场向委员们说明任命通过后怎么干,一旦通不过,又要怎么做。二是任命后,任命人员现场做任后表态,向委员们郑重承诺今后自己怎么带领班子守好纪律、干好工作,个别的还要接受电视采访,通过媒体进行表态,提出自己的工作设想,接受大众监督。现场由常委会主任颁发任命书后,全体获任命人员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以此强化宣誓人员的宪法意识和人大意识。三是到年终,选择部分由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干部向人大进行年度述职,上一届我们基本实现了年度履职报告全覆盖,所有报告人员都接受了常委会审议评价和书面测评。

代表工作:丰富载体  搭建平台

代表是人大的基础和主体,是人大工作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不断谋划活动载体,为代表履职搭建有效平台。

——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月(年)”活动。2015年9月、2016年6月,开展了“人大代表活动月”活动,2016年活动月期间集中开展了14项大类的系列活动,县乡人大代表先后有900多人次参加视察调研活动,1200多人次参加代表向选民述职、选民评议代表活动,60多人旁听了法院公开庭审。对“代表活动月”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将今年确定为“代表活动年”,代表培训、法律宣讲、建议督办、视察调研、代表述职等主题,分散穿插到12个月中,上下联动、县乡同步,使全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形成立体式的代表培训常规格局。一是“引进来”培训。每年县人代会预备会议前邀请省市人大、党校等专家学者对参会代表进行集中培训。这几年,先后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拜秀花、省人大代工委主任黄城、时任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闫宝亮等来民和授课。二是“走出去”培训。每年分上下半年两批组织县代表到全国人大外设的各地培训中心,接受专业培训,拓宽履职视野。从今年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将所有县代表届内全部外出培训一遍,实现外出培训全覆盖。今年已将五年的培训计划一次性编制完成,上报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代表对自己在哪一年、哪一批培训,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三是“沉下去”培训。每年根据乡镇人大的要求,选派人大机关干部到乡镇进行宣讲培训,基层代表培训面持续扩大。四是“参与式”培训。每次例会、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都邀请相关议题或有关乡镇的2至5名代表参与进来,共同学习提高。

——常委会牵头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常委会各副主任根据各自联系的工作,带领其他组成人员、各乡镇人大主席和领衔提出建议的代表,到承办单位现场督办代表意见建议,现场听取承办单位办理结果汇报,面对面接受代表对办理情况的询问,促使问题得到积极解决。是否进行现场督办,特别是领衔代表是否在现场询问,这个效果大不一样。

——加快推进“两室一平台”建设。我们在县人大常委会设立了“代表工作室”,各乡镇全部建成“人大代表联络室”,统一制作标志牌和工作制度,制订接待联系台账,完善各项接待要素,转拨市人大专项建设资金26.9万元,县财政统一落实每个乡镇每年1万元人大工作经费,配置了电脑、宽带网线、会议桌凳等活动设备。建成“民和人大网”,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建言献策提供了网络平台,有望实现网上代表建议意见的提交转办、办理答复及办理结果评价等。各乡镇人大都建立了代表微信平台、QQ群,加强代表联络,为代表和群众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开设了新窗口。

乡镇人大:规范统一 活力突显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作为增强全县人大工作整体合力的关键侧重点,全方位、多层面加以督导推进,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向规范化加快迈进,呈现出异常活力。一是把人大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在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模块中切出一定分值,并逐步加大分值权重,强化激励。二是常委会各副主任对22个乡镇包片督导,乡镇人大开人代会、视察调研、宣传培训等都邀请包片副主任全程参加,进行业务指导。三是每年研究下发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年度工作任务和措施要求,明确年度“基本口粮”,即一年必须开2次人代会、2次视察、1次执法检查、1次调研、2次培训。四是每年组织乡镇人大主席联席会,给大家创造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促进乡镇人大回归本位、突出“主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人大工作和建设。五是重点培树1至2个工作典型,进行“手把手”指导,梳理提炼工作特色亮点,组织乡镇人大主席观摩学习。六是安排乡镇人大主席全员列席常委会会议,增强现场工作感。特别是去年换届时统一提供了会议程序模板,新一届乡镇人代会实现了全过程法定程序规范化。七是统一了乡镇人大机构名称和主席团人员数量及构成要求。人大主席统一提名为乡镇党委委员、县人大代表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