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社会史掌故

日期:2017-11-17
字体:【 打印本页

(上接第5期)

在西夏占据灵州(今甘肃宁夏吴忠境内),控制故道北“丝绸之路”后,阻断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与宋朝之间使者与商贸联系。李立遵、唃厮啰与北部甘州建立睦邻关系,让“丝绸之路”改走南路宗哥(今青海平安县)道,《宋史·回鹘传》记载:宗哥,“乃遣人援送其使,故频年得至京师”。同时,李立遵、唃厮啰,还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东方大国宋王朝的支持,“派人到北宋,号称已聚众数十万,请讨平西夏以自救,但宋王朝存有戒心,不仅没有答应其请求,反而加强了对西南边地的防务,客观上促使李立遵、唃厮啰对宋朝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于是他们联合西凉府六谷部统一同宋、夏交往,不再单打独斗。经过短短五六年的努力,河湟吐蕃及凉州六谷部集团共同实现了统一。这时的唃厮啰虽名为赞普,在实现统一中打的是他的旗号,然尚未掌握实权,李立遵作为论逋(宰相)主持宗哥内外,他一方面策动今甘肃秦渭地区吐蕃叛宋反抗,一方面要求宋朝追封其“赞普”号,对此宋真宗与朝臣商议未允,而是以封西凉府首领厮铎督为例,“授立遵保顺军节度使”,李立遵心怀不满,于1016年联络秦渭吐蕃及甘肃榆中、兰州、毡毛山、洮河、河州等地的部族,约3万人攻打秦渭,与秦州守将曹玮在三都谷(今甘肃甘谷县)发动了三都谷战役,宋朝京师为之震动。这次战役由于李立遵骄咨极甚,指挥失误,最后以溃败而终,但李立遵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从秦渭撤出,仍继续在这一带与宋争夺土地。这一带吐蕃人聚落形成始于唐代吐蕃时期,公元763年7月,吐蕃军队占据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从此自凤翔(今宝鸡)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吐蕃属地,经过了86年。到公元843年吐蕃王朝全面崩溃,此时的李唐王朝亦是“残阳西照”,再无力经营陇右。唐之后,是五代封建割据,原来在这些地方的吐蕃军队以及随军的部落百姓,大部分也不能返回故里,他们或与当地其他民族一起杂居,或自成部落,成为蕃户。到宋朝立国之初,陇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统一的吐蕃各部占据。据《宋史·吐蕃传》记载,宋朝初年,朝廷对居住在泾原、秦凤两路的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以是否归附宋朝为标准,划分为生、熟户,“内属者谓之熟户,余谓之生户”,朝廷为防止这些部族反叛,强迫蕃族首领子弟送去为人质,引发蕃族广大百姓的强烈反抗。这一历史条件也为李立遵等地方首领举唃厮啰赞普旗号,以吐蕃王朝的影响,组织河湟吐蕃进入秦渭提供了社会基础,这不仅是秦渭地区吐蕃后裔族帐繁盛,更由于秦渭地区物产丰富,可以在扩大势力中聚敛财富,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

在河湟地区的政治势力中,除了宗哥的李立遵集团,还有邈川大酋温逋奇,这两大集团既联合又存在利益纷争,为了实现统一政治军事和将分散的大小部落联合起来,他们共同拥戴了唃厮啰的王权地位,但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他们都试图将唃厮啰控制在自己手中。李立遵以唃厮啰迁至宗哥城作为优势,自立为论逋(宰相),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唃厮啰,以唃厮啰的名义号令各吐蕃,使其势力更加强大,“族帐甚盛,胜兵六七万”,不仅统一了以宗哥城为中心的整个河湟地区,凉州(武威)六谷部也归顺唃厮啰,听李立遵调遣,河湟地区各大部落,包括温逋奇等实力也听命于李立遵。这一时期,唃厮啰本人因年幼而处于受人摆布的傀儡地位,但在他旗帜下的政权联盟是稳固的,这也引起了西夏和北宋政权的注意。李立遵采取的是联宋抗夏的政策,公元1015年九月,李立遵、唃厮啰派人到北宋,号称已聚众数十万,“愿讨平夏以自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5),这一建议反而使宋朝对李立遵产生戒心。没有宋朝的支持,李立遵、唃厮啰与西夏之间的战争互有胜负,总体上还是维持平衡状态。随着势力扩张,李立遵的个人野心也不断膨胀,作威作福,骄咨好杀,忘乎所以,致使部众离心离德,怨声载道,逐渐引起了吐蕃诸部的不满。宋朝边地的报告也说:“立遵峻酷专咨,已失部族心,恐必不久,唃厮啰赞普之后众渐归之,咸以立遵执权自任,不平其事。”(《宋史·吐蕃传》)1016年9月,李立遵联络秦渭地区边缘吐蕃族部,联合甘肃榆中、兰州、洮河、河州等地的各部攻打秦渭一带,这场与宋朝争夺秦渭地区的战争,历时一年,最后以失败告终,李立遵在河湟吐蕃部族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成为各派势力相互变化的转折点,也导致了唃厮啰与李立遵的分裂,为年已20岁的赞普掌握权力创造了条件。

唃厮啰与李立遵分道扬镳大约是1024年,这次重大历史变化后,李立遵的名字不复见于史籍。由于宗哥地区是李立遵的部族势力范围,唃厮啰愈感对自立掌权依然不利,遂带领其属下迁徙邈川城(今湟中),投靠邈川大首领温逋奇,当地部落首领自然更加拥戴尊为赞普的唃厮啰,温逋奇也自为“论逋”(宰相),这以后邈川城成了河湟地区的权力中心。唃厮啰与温逋奇联盟后,招纳部族,发展力量,重立文法,重建政权,吸取李立遵时期的教训,在对外政策上,首先与宋朝通好,请求封赐,数次对宋朝朝贡,宋对之也以礼相待,赐唃厮啰与温逋奇对衣、金束带、银器、衣著等。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宋朝“以邈川大首领加勒斯赍(即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授温逋奇为归化将军”。唃厮啰与温逋奇合作共事10余年,相处还比较融洽,政权也得以巩固。随着唃厮啰政权地位和势力强化,唃厮啰与温逋奇在对待宋朝与西夏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唃厮啰一直坚持联宋抗夏的政策,而温逋奇却与元昊领导的西夏关系暧昧,这些大政方针上的冲突不可避免地使二人发生了矛盾,况且温逋奇和李立遵一样也是欲借赞普大旗,行自立壮大之实,然后伺机取代唃厮啰。为此,温逋奇利用手中的权力,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宋史·吐蕃传》记载:“已而逋奇为乱,囚厮啰置阱中,出将不附己者,守阱人间出之,厮啰集兵杀逋奇,徙居青唐。”参照其他文献可知此次突发事件:温逋奇囚禁了唃厮啰并置于一口陷阱中,捕杀其亲信族人,然后领兵出城,这时,看守士卒不满温逋奇的叛逆,出于对赞普的敬意,将唃厮啰放出,唃厮啰迅即以赞普的地位和号召力,调集兵力控制了邈川城,击杀了温逋奇及其同党,平息了政变。唃厮啰尽管幸运地躲过了一劫,然而邈川乃温逋奇族人的老窝,温逋奇之子一声金龙就有万余众兵力,他与西夏元昊联姻,在当地最为强盛。唃厮啰冷静分析形势后,于1032年举族迁徙青唐(今西宁)。

自此,唃厮啰先后摆脱了李立遵、温逋奇的控制,结束了受制于他人的政治困境,才真正开始他执掌政权的时代。这时的唃厮啰已是30多岁,久经沙场、阅历丰厚、众望所归,形成了自己的统治势力和影响力。入主青唐后他建立了独立的唃厮啰政权,凝聚各方面力量,励精图治,兴邦治国,自此,河湟吐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后100余年,唃厮啰政权一直是以青唐为首府,成为甘、青一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唃厮啰政权也被称为青唐政权载入史册。

唃厮啰选择青唐作为自己的发展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日后唃厮啰政权的百年辉煌创造了条件。在《宋史》中记载:“西宁州,旧青唐城。”《安多政教史》一书中说:“宗喀被称为吉塘。”认为吉塘即为宗喀之古名,青唐系藏语“吉塘”之音译。青唐是现今西宁市确定无疑,它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湟水谷地,北依祁连山,东接陇右,西邻青海湖,南依黄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西汉以来,历代中原王朝无不把湟水谷地视为河西走廊上的战略要地,以此起到陇右、关中地区的藩篱作用。唐王朝与吐蕃王朝为占据这一战略要地,征战多年,后吐蕃占据这一战略位置后,横扫陇右诸州,夺取河西之地,迅速加快东扩的步伐,使版图达到顶峰。赵宋王朝建国后更是把河湟谷地作为阻挡西夏西侵的屏障,认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而且,青唐城位于湟水谷地最大的西宁盆地,地势平坦,宜农宜牧,湟水河贯穿其地,东西两川水源丰沛,光热条件优越,是青藏高原最好的宜耕地之一,而且青唐是从陇右至西安的古商贸通道。唃厮啰占据了这个地方,就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无论战略位置还是发展条件,使他具有了政治、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唃厮啰入主青唐后显示出他超凡的智慧和能力,他总结并吸取依附李立遵与温逋奇时期的经验,深刻认识到仅靠赞普后裔的旗帜,只能服众但不可有所作为,部落联盟式的政治统一体,难以成就大业。所以,他首先从建立政权制度入手,继承吐蕃王朝的传统,在青唐城里修缮盟誓祭坛,保持和加强上下之间、部落之间的政治一体化;同时,他广建佛寺,以宗教凝聚百姓,增强向心力;制定法律,规范礼仪、规章,理顺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制定重大内外政策。对内,注重发展农牧业,发挥青唐城独特地理位置的作用,大力发展商业贸易。西夏占据河西走廊之后,西域诸国与地方政权与中原宋朝的使节、商贸改走南“丝绸之路”,青唐城成为人流物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唃厮啰抓住这个机遇发展城市贸易,壮大政治、经济实力,《宋史·吐蕃传》记载:“唃厮啰居鄯州,西有临谷城(历精城)通青海,高昌诸国商人皆趋鄯州贸卖,以故富强。”对外,坚持他一贯的联宋抗夏之策,接收宋朝的册封。西夏太子元昊继位后,不再称臣归顺宋朝,与宋分庭抗礼,并针对唃厮啰政权的发展对其西部边境的压力,欲入而除之,于是把进攻矛头指向刚刚站稳脚跟的唃厮啰政权,这使宋朝也将唃厮啰作为抵抗西夏的实力予以支持。唃厮啰利用战争的影响,扩大统治地域,降服周边各部落,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他还加强同辽国的关系,与辽结成联姻,迎娶契丹公主嫁与其三子董毡,以两大政权的联合,牵制西夏势力的扩张。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迅速确定了唃厮啰政权在西北地区的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结束了河湟一带长期以来的分散局面,建立了“以藏族为主体,以青唐为中心的多民族地方政权”。

使唃厮啰一举成名的是一场战役,就是击败西夏王元昊对唃厮啰政权的大举进攻,取得青唐保卫战的胜利。

早在公元1004年,西夏主李继迁攻打西凉六谷部潘罗支政权失利,李继迁中箭身亡后,其子德明继承王位,并向宋朝进贡修好,进表称臣。宋朝授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的封号,从而保持了宋夏两国一段时间的和平。西夏利用这一有利时期,集中力量攻打有杀父之仇的西凉六谷部和甘州回鹘。公元1028年,德明之子元昊领兵打甘州,并乘胜取西凉,随之瓜州(今甘肃安西境)回鹘可汗贤顺降夏。西凉六谷部王厮铎督之众十余万及数万回鹘不得已投奔唃厮啰。自此,瓜、沙、甘、凉等河西诸州为西夏所属,西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地域扩大,势力强盛。公元1031年西夏主德明病殁,太子元昊继承王位,他执政后不再向宋朝归顺称臣,把战略重点放到日益强盛的西部边境的唃厮啰政权,企图吞并黄河以南地区以及湟水流域,消灭其后顾之忧,然后集中力量与宋王朝一争天下。公元1035年,西夏向河湟发起了进攻,元昊“遣其令公苏奴儿将兵二万五千攻唃厮啰”。两军在青唐北部的牦牛城(今大通县南部北川河东岸的毛家寨)展开激战。唃厮啰速派部将阿萨尔以十万兵断夏军后路,这也说明当时唃厮啰的军事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结果夏人兵败,“败死略尽,苏奴儿被执”,元昊闻讯率大军赶来增援,攻打牦牛城。元昊以诈和之计破城,“大宗杀戮”,接着元昊挥师进攻青唐、宗哥、安二(今互助县境高寨)、带星玲(今西宁以北),这时唃厮啰“知寡不敌众”,青唐已是兵临城下,岌岌可危。危急关头,唃厮啰清醒地分析了战况形势和双方力量,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耗其能量,又派人到西夏国行反间计,复派部将安子罗率众断西夏军后路。这一策略取得成效,双方坚持数月,元昊已粮草不济,军心不稳,开始出现动摇,拟撤出交战渡过湟水河。唃厮啰获悉夏人过湟水河时“插帜志其浅”,便暗移旗帜至水深处,误导元昊军前行,随机唃厮啰的军队出城猛扑攻战,“元昊溃而归,渡河时又溺死十之八九”。最后,元昊亲率残兵突破安子罗的防线,以溃败撤出河湟。这次重大战役持续200多天,西夏王元昊志在必得,但夏军以劳师袭远,供给不能运送,唃厮啰足智多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终获大胜。这场战役之后,在唃厮啰一代时期“西夏人未能再次饮马湟水岸边”。对这个决定唃厮啰政权命运的重大战争的评价,祝启源先生在其所著的《唃厮啰——宋代藏族政权》一书中如是说:“宗哥河之役,是关系唃厮啰政权生死存亡的一战。是役,唃厮啰团结、联合河湟吐蕃击退元昊的进攻,不仅保卫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吐蕃政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他在今甘青地区吐蕃人中的威望,使一些为元昊所降服、欺凌的吐蕃人以及邻近的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归附于唃厮啰政权之下。”□

(未完待续)

(作者系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