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预算决算的监督力度,推进预算联网监督试点工作”。为部署好这项工作,今年7月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在广州联合召开了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座谈会,会议印发了《关于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要求各地争取用三年时间,逐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预算联网监督网络在横向上,首先与省财政部门实现联网,再逐步与收入征管、社保、国资和审计等部门联网,实现预算收支信息的横向联通比对;在纵向上,逐步实现省、市和有条件的县三级人大之间的纵向信息传输应用。指导意见的印发标志着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在全国各级人大正式推开。贯彻落实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预算联网监督是落实党中央对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要求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深化财政预算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对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此为契机,广东、黑龙江、天津等地方人大根据新预算法关于人大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创新开展了预算联网监督。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在全国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全国人大今年以来连续组织召开了三次部分省市和全国座谈会,对在全国推进预算联网监督作出具体部署。从部署上看,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的有益探索,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预算联网监督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技术支持
2014 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新预算法对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推动预算公开作出了明确规定,加上近几年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为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提供了法律和制度支撑。同时,广东等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财政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提供了技术安全保障;财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为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都促使预算联网监督迅速发展起来。应该说,预算联网监督为人大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从过去传统预算审查模式中能够感受到获得的监督信息与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审查质量。预算联网监督提供的数据实时查询功能,不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为预算监督的精细化创造了条件;数据的预警、分析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能直指问题本质,发挥“助对防错”的作用;系统的服务功能,能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以及有关专(工)委所关注的预算执行问题开展预算执行专项检查或专项资金的审查等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形成预算审查监督的合力,有利于汇集民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
三、实施预算联网监督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部署推进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多次赴实地进行考察和调研。张德江委员长对此也一直高度重视,曾作出重要批示,除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外,在6月19日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进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及财政部在4月和6月在北京召开了两次部分省市预算联网监督座谈会,7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人大推进地方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座谈会。尤其是7月4日召开的全国座谈会是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联合召开。全国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和财政部有关领导,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及财政厅负责同志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次会议,规格之高,场面之大,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会议印发了《关于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三年规划目标。其中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充分发挥已经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省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国省级人大建立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首先在省级人大预算工作机构与政府财政部门间实现预算决算等基本信息传输,开通相关财政网络查询访间权限,可以对支出预算的指标下达、部门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资金拨付等信息进行查询。同时,启动系统的预警、分析和服务功能的开发研究工作。
四、实施预算联网监督对我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的有益探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和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针对性、有效性的客观需要。就我省来说,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是机遇。从人大监督角度看,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对于加强我省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预算的精细度和透明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政府角度看,人大开展预算联网监督,不仅是强化人大监督职能作用的抓手,更是落实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预算法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顺应落实财税总体改革任务、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财政信息化等形势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还财政清白、还百姓明白”的有效措施,可以强化政府及各预算部门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意识和预算法定意识,有效促进我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部门预算规范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我省开展预算联网监督是一项全新工作,要按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要打好这场仗,就必须积极备战、主动出击,按照时间和任务进度,逐步推进、逐级推进,从紧从严从实从细部署好各项工作。
目前,省人大财经委在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严格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将参加全国人大推进地方人大预算联网座谈会情况和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向常委会党组作了汇报,并以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省委作了专题汇报,取得了省委的重视和支持。在工作进度上,省人大财经委已完成了赴天津、辽宁等已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省市的考察学习。建立了由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单位和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同时,组织省人大、省财政厅有关部门和人员召开研讨会,对我省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进行研讨,对参加的两次座谈会精神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进行学习,对开展预算联网监督的软硬件设施需求、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等进行研究,形成了《青海省省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初稿)》,并根据常委会党组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下转第55页)(上接第44页)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分别印送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常委会办公厅结合机关信息化建设实际,将预算联网系统建设纳入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成立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时间和任务进度有序推进我省预算联网监督工作。
在对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进行学习研究和实施参与后,笔者认为,要全面推进我省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以省委支持、人大主导、政府部门密切配合的原则,形成工作合力,加快省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进度。具体工作中,一是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争取常委会党组和省委的最大支持。二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硬件、软件、机制建设,到业务需求、功能设置、模块设计等方面加强问题研究,把问题的处理过程作为完善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在系统开发完成后,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监督流程,以制度保障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加强系统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剖析原因,不断提高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预算监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