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 为民代言 小团发出大声音

日期:2017-05-09
字体:【 打印本页

最是一年春好处。三月的北京,绿飞枝头,春意涌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迎风招展。我省22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期待,满怀信心,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35日,万众瞩目、世界关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这是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辉煌成就的大会,是畅通民意、传递民声、汇聚民智的大会,也是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圆满收官之年的一次大会。青海全国人大代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会前,积极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走访联系人民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会上,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议案,既共谋发展大计、同造人民福祉,也谈青海优势与潜力,反映青海特殊省情,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新青海、建设新青海。既讲好“普通话”,也讲好“青海话”,这是青海代表团多年来秉持的一个原则。大会期间,青海代表团参加了4次大会全体会议,召开了15次代表团会议,参加了1次媒体开放日活动和1次少数民族代表茶话会,以代表团、代表联名及代表个人等形式提交建议108件,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4件,经济发展方面27件,生态环保方面19件,民生改善方面24件,社会法制及其他方面24件,此外,还通过大会简报提出意见建议178条。这些建议不仅上接国家战略,下接青海实际,而且涉及内容广泛,质量大幅提升,仅以代表团名义提交的就有14件,是本届以来代表团名义提交数量最多的一次,充分反映了全省人民的关切,小团发出了大声音。

领导高度重视   部门认真配合   代表履职尽责

履职在会上,功夫在会外。准备建议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整理的过程,这是每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一种常态,也是每年会前需要下功夫必做的一门功课。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工作得到了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研究讨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工作总结会上,代表团领导就做好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工作提出了早准备、早安排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穆东升多次就代表建议准备事项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去年823日至26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收集建议素材;1028日,组织召开了由省“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共30家单位参加的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准备工作协调会,就代表建议内容、工作进度及责任分工进行安排和部署。省“一府两院”对准备代表建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协调会的要求,及时安排部署,开展调研,准备建议素材。期间,“一府两院”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督促、亲自审核,省长和分管副省长多次修改完善建议素材稿。今年119日,省“一府两院”52件建议素材第一稿印送给在青的全国人大代表审阅。今年122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部分在青全国人大代表听取了省“一府两院”准备建议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会后,根据代表们的修改意见,省“一府两院”相关部门对建议内容进行了充实完善,形成了代表建议素材第二稿。

与此同时,代表们立足本地区、本行业,通过出席或列席省人大常委会和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法律监督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收集整理了60件建议,占建议总数的56%228日,省委秘书长王予波召集部分在青全国人大代表,听取代表出席大会的准备情况,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会后,代表们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再次到相关部门调阅资料、沟通交流,修改完善建议内容。

不论是省“一府两院”准备的建议素材,还是代表个人调研收集的建议,前前后后经过了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完善,使得最终形成的建议不仅较好地反映了青海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所取得的成就,贯穿了“四个转变”治青理政的新思路,也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自身特有的优势,把青海工作摆到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使代表反映的民声民意、政策诉求与国家发展战略及重点工作同频同向,增强了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问题导向   落实重大要求   实现精准发力

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始终是我省最紧迫的任务。底子薄、财力弱、人才缺是我们的省情,生态地位重要、矿产资源丰富、民族团结进步也是我们的省情。如何破解发展难题、补齐短板,用足用好现有发展条件,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在提升发展内生动力的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是代表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34日下午,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专题讨论代表建议。代表一致认为,青海要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就要认清青海的长处和优势,拓宽思路,精准发力,把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做大做强做优,抓住当前能源革命、绿色发展的时代特征,抢占先机,努力让生态经济、新兴产业成为青海发展的后劲和新的支点。经过认真讨论和修改,提出了《关于支持青海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青海盐湖资源开发,加快盐化工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大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对青海省人才工作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支持青海打造全国自驾车旅游示范省的建议》等14件建议,以代表团名义提交大会。这14件建议既有发展绿色经济、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也有教育、医疗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代表团建议国家尽快启动特高压通道建设,尤其是至河南的通道前期工作,建立国家层面的西电东送协调机制,支持青电送华东、华中;在国家层面成立盐湖资源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资源战略、顶层设计、政策制定、沟通协调和督办落地,高效推动资本、技术、人才向盐湖资源开发集聚,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一揽子项目纳入产业基金扶持范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项目和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建设,补助试点以来的相关支出;加大继续教育基地和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投入力度,支持青海申报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放宽申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人选条件。

守住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   推进绿色发展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贡献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已深植于青海各族人民的心里。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下,实施了三江源一期和二期、青海湖、祁连山等一批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青海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地域辽阔,自有财力不足,生态建设实际需求与国家投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没有覆盖全省,柴达木、河湟地区尚未开展区域综合治理,单项工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山水草林田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系统性尚未真正形成,生态保护和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互动还需从顶层设计寻得政策支撑。大会期间,代表共提出生态保护方面的建议19件,涵盖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生态移民、矿业权退出、专项生态基金设立等多项工作,突出反映了我省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特殊困难和政策诉求。王予波、尼玛卓玛、王玉虎、拜秀花、程苏等代表在深入调研、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分别领衔提出了《关于设立园林生态建设专项基金的建议》《关于加快实施祁连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的建议》《关于加大青海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关于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群众整体生态移民的建议》《关于在青海省建设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建议》等多件建议,呼吁国家结合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与创新,打破区域壁垒,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支持青海省将水生态保护补偿作为生态补偿的专项内容,先行先试,探索江河源头区水生态持续保护的实施机制,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体系,加快建立甘青两省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保护机制;设立生态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和园林绿化项目专项建设基金;批复柴达木地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综合治理二期、河湟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将青海祁连山区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范畴;实施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群众生态移民搬迁,扶持群众发展后续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关切群众需求   补齐基础短板   兜紧民生底线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李克强总理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决态度尤如一剂强心针、兴奋剂,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表示倍受鼓舞、充满信心。民生问题始终是挂在代表们心头的一件大事,连续几年来,代表提出的建议数量最多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今年共提出涉及教育卫生方面7件、社会保障方面13件、脱贫攻坚方面2件,共24件建议。38日,代表团审议计划和财政工作报告,代表们格外关注两个报告对西部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安排,仔细翻阅大会提供的各项资料,对照自己日常工作和调研中掌握的情况,边审议、边提意见建议,气氛热烈。尼玛卓玛代表在审议时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计划和财政报告也提出了支撑的举措。职业教育恰恰是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加快脱贫步伐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受地方财力、产业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等的影响,青海省藏区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议国家加大青海藏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提高中高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的补助标准和比重,设立青海贫困地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专项基金,出台相关政策,把专业建设、合作办学、师资交流和培养等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教育的话题一打开,立刻引起了何峰、程苏、韩永东等其他几位代表的热议,纷纷就中小学教师待遇、少数民族招生、继续教育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别领衔提交了《关于支持藏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建议》《关于提高青海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的建议》《关于国家重点院校扩招撒拉族生源考生的建议》等5件教育方面的建议。

青海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绝大多数需要从中央转移支付来支撑,尤其在当下生态保护任务重、脱贫攻坚困难多的情况下,争取国家对青海实施差异化政策既是青海各族人民群众的意愿,也是代表们在两会期间的重要履职内容之一。诺卫星、韩永东两位代表新调整到民政部门工作以后,对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压力大、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他们利用工作和调研了解的情况,提出了《关于继续加大国家对青海基本民生保障资金拨付比重和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对海东市集中连片贫困山区贫困边缘户予以特殊政策扶持的建议》《关于加大青海省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资金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青海省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资金支持力度的建议》等建议。呼吁国家充分考虑青海的特殊省情和实际困难,继续加大对青海基本民生保障资金拨付比重和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尽量减少地方各级财政对民生保障资金的配套压力;加强对贫困边缘户问题的政策研究,出台扶持措施,加大连片扶贫力度;对棚户区改造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增加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毕生忠、邓晓辉、娘毛先、李小松代表会前深入海南、黄南、果洛等地开展调研和走访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大会期间分别提交了《关于将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划为五类地区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关于适当放宽高海拔地区干部职工退休条件的建议》《关于解决青海藏区电力普遍服务成本的建议》。

加快立法步伐   提升立法质量   增强法制保障

在今年提交的24件社会法制方面的建议中,仅就修改和制定法律的建议达8件,这是近几年来代表对立法工作提出建议最多的一年,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代表通过立法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法律信仰在不断提升。拜秀花、诺尔德、诺卫星、李小松、王玉虎等代表提出了(下转第27页)(上接第20页)《关于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部门规章的建议》《关于制定专门的古籍保护工作条例的建议》《关于加快〈电梯安全条例〉立法进程的建议》《关于制定出台全国性〈路网运行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尽快出台实施〈供销合作社条例〉的建议》等建议,这些建议涉及的法律有的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起草单位也已向有关方面征求了意见,但因种种原因暂时还没有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有的属于需要新制定出台的,群众呼声较高,部门急盼实施的,有的则是出台时间较早,在实施过程中还没有进行过修订,规范的内容已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其它法律法规的衔接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代表们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补偿、生态保护和补偿、扶贫开发,以及发展民族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等方面,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及若干规定的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制定出本部门贯彻落实的部门规章、具体办法,建立向国务院报告执行情况的长效机制;加快《电梯安全条例》的立法进程,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各方责任,使电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监督检验者等主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路网管理部门职责,建立事故倒查机制及问责机制;抓紧制定出台《供销合作社条例》,为进一步规范供销合作社工作提供法制保障。此外,代表们还围绕人民调解、环境污染治理、校园安全、标准化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对司法确认后人民调解案件范围加以限定的建议》《关于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建议》《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建议》《关于加快修订〈标准化法〉进程的建议》,这些建议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也关乎公众和社会安全,加快修订和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胜利落下帷幕,代表们迈着坚定而又自信的步伐走出人民大会堂。脚下,新一年的履职之路已全面开启,对代表们而言,履职尽责永远在路上。

 (黄城   陈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