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仙米撑一把绿色伞

日期:2016-09-13
字体:【 打印本页

  到达仙米林场不久天就黑透了,夜格外凉,格外静,墨黑色的天幕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光中远处山头上排排松柏显得格外挺拔耸立,为了尽快解开它神秘的面纱,8月9日一大早,记者便跟随省人大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驱车前往林场深处,用眼睛和双手记录仙米的一草一木。
  近三个小时的路程让人有些疲倦,汽车沿着山路不知饶了多少弯,我们在车上探讨着,期待着,久闻仙米林场的美名,想要一探究竟。翻过崇山峻岭,汽车拐了个弯,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起了。“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每个画面随便一拍都能设置成手机屏保,太美啦。”车窗外,群山绵延、松柏苍翠,各色野花争相吐艳。一片片,一层层铺洒在山间,宁缠河水流湍急,激起层层细浪奔向远方,各种奇峰怪石,陡崖峭壁让人望而生畏却又心生向往,那里住着谁?山林里的一切都显得祥和安逸,几户院落就坐落在半山腰上,被林木、花草围绕,大家不断感叹,住在这里简直赛过神仙。过了一会儿,汽车在一片山林环绕的空地间停下了。
  仙米林场位于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北部,成立于1962年,1996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林场,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林区覆盖仙米乡、珠固乡、东川乡,总面积达32.4万公顷。林区植物种类繁多,以青海云杉、圆柏、山杨为主的的原始林海背靠青山,傲然挺立,从山底到山顶,杜鹃、金露争相开放,芳香四溢。雪豹、棕熊、马鹿、蓝马鸡等珍禽异兽是常驻的森林守护神。作为青海省 “北大门”的门源县拥有了这样一片有山、有水、有奇景的风水宝地让人羡慕不已。
  仙米林场面积较大且分布广,管护站点分散,大多处在山大沟深地带,基本以人为巡山为主,目前整个林场有681名护林员,每位护林员要求完成每月22天巡护及随机夜间巡查工作。结合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地域特征和管护难易程度等特点,林场共设一棵树、扎麻图、老虎沟、玉龙、珠固等9个管护站。
  记者沿着山路行走了不到1公里,看到了坐落在一座山脚下的宁缠管护站。管护站的几间房间构成的院落是护林员林区的“家”,他们平时吃住都在这里。这个站点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52名护林员管护着近23万公顷的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当天在站点恰好碰上几位巡山值班的护林员。家住青阳村今年52岁的护林员汤万山介绍,每天除了完成排查火险、查找虫害等基本任务外,每个从这里经过的人员或车辆,都要经过几道手续反复核实。每年9月至10月天气干燥是火情易发时段,护林员会挨家挨户去林区群众家里宣传防火消防知识,签订防火责任书。“这些事情可马虎不得,谁家烧麦草把树林点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汤万山来到这里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自己守护林地的责任铭记在心,甚至有些如履薄冰。林区野生动植物众多,单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就有34种,哪怕是一颗燃着的麦草引燃一片树林就会酿成大灾,汤万山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并不多余。夏秋季节来林区露营野炊的人较多,护林员看到他们都会细心地提醒人们注意防火,游客散落在林场内的垃圾,看到都会随手捡走。在这里巡山的护林员到岗上班风雨无阻,护林站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排班表,每逢过年过节,这里也会有人正常值守,山路难行且地势险峻,每次巡山大概都要花费半天的时间,看到他们每月拿着并不高的收入却尽职尽责,不禁发问:“在这儿工作觉得辛苦吗?”“我喜欢山上的环境,每天都是这些活,干习惯了也不觉得累。”21岁的李积斌一毕业就选择到林场工作,他说很喜欢和自然亲近的感觉。宁缠站是整个林区最北端的护林站,近年来,林场加大同甘肃公安及乡镇政府的沟通,淡化边界意识,与甘肃西营河林场建立联防机制,统一行动,实现划界管辖为互助管辖,被动处置为互助处置,合力打击跨区域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森林草原防火齐抓共管的局面。若留心就能看到进入宁缠站的路上一座名为“门肃”的大桥就是沟通青、甘两省的纽带。
  今年,生态扶贫项目在门源县有序地开展起来。为了配合省林业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实施,门源县以全县10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对象,预计到2017年共设置1445个生态公益管理岗位,保障当地老百姓通过参与护林工作,摘掉贫困的“帽子”。
  采访中,记者发现仙米林场的护林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林场厂长胡岳介绍,年龄在20周岁到55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根据需要申请生态公益护林员岗位,贫困人口较多的家庭优先考虑录用。
  家住林区附近的金永荣家境贫困,常年靠母亲打工维持一家四口生计,今年她利用暑假在林场当起了护林员。在林场工作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女孩来说会不会工作量太大了?“这里的叔叔阿姨都很照顾我,比较危险的地方不会派我去,平时都安排我做捡垃圾这些活。”在林区干满两个月,金永荣收到的补助足够她上学期间的伙食费。
  近年来,门源县始终按照“生态立县”的方针,通过开展森林植被恢复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造林、公益林造林等一大批生态项目的实施,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绿化10493.6亩土地,为整个县域披上了绿衣,撑起一把天然防护伞。仙米林场仅是整个门源县的一个绿色的缩影,但它同时也预示了门源县铺就绿色大道的生态路径。绿色代表着希望,绿色代表着新的契机,守护好家园的每一片绿色,就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万古长青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