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环境为百姓谋得了福利,也不断提高了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我们县有森林、有草原、有冰川、有湿地……要去很多地方才能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观,在这里就全部囊括了,绝对是有山有水有美景的好地方。”说起祁连县,副县长谈超贤对家乡有一种无法掩饰的喜爱。8月10日,省人大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利用一天时间,用心去记录祁连的美。
祁连是古匈奴语,意为“天山”,因地处祁连山中断而得名。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与甘肃省酒泉市为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县境内资源富集、山川壮丽,以畜牧业、矿产水电、森林动植物和旅游“四大资源”著称,被誉为“天然聚宝盆”,作为黑河、托勒河、默勒河的“三江源”,祁连丰沛的水资源滋润着河西走廊,成为了甘蒙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了守住县域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满眼的苍翠,2011年,祁连县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县511万亩夏季草场实现禁牧,1041万亩草场实现草畜平衡,自2012年起,祁连县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先后投资9496万元,完成造林43480亩,管护森林面积40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8%增加到14.87%。同年起,累计投资1.7亿元实施牛心山及卓尔山风景区周边坡耕地造林等万亩造林工程。同时,县财政部门每年投入300万元种植各类苗木近11万株,绿化面积达810亩。此外,祁连县自2006年至今,先后投资3146.8万元实施城镇、村庄、景区三大绿化工程,栽种苗木226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9.05%。
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体会“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的美誉是从何而来,从县城出发,一路向西,除却县城内绿树成荫,山湖相映的城市景观,祁连周边映入眼帘最多的景象就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祁连圆柏、云杉等树种高耸入云,层层叠叠地整齐排列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上,清晨刚下过一阵小雨,远处仙雾弥漫,宛若轻纱裙摆缠绕在树顶、山腰,漫山苍翠的绿色时隐时现,若即若离,烟雨笼罩下的森林显得格外宁静,此时,闻到的是松木混合着水汽的清香,听到的是山间涓涓细流绵延而过的禅音。据祁连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城市绿化工程和各项造林工程的实施,目前祁连县已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随着一大批造林项目的持续开展,省级森林城市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
祁连县坐落在祁连山南麓中部,祁连山作为维持西部地区生存发展的“生命之脉”,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对支撑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根据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12月,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总面积79.44万公顷,涵盖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祁连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德令哈市,由黑河源、黄藏寺、三河源、油葫芦4个相对完整的保护分区和8个下设管护站组成。保护区内拥有天然优质的牧场,多种野生珍贵动物,主要保护对象为冰川、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境内矿产资源。目前,4个保护分区的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和巡护设备全部到位。巡护管理采取日常巡护和多部门联合专项执法宣传的方式相结合。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距离祁连县县城83公里的野牛沟乡油葫芦管护站,这里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发源地,境内地域辽阔、草场丰沛、矿床遍布,目前已探明的矿藏储量已达到3000万吨,由黑河哺育的两岸绿洲,是连接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高原的生命纽带,保护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成为油葫芦管护站24名管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家住野牛沟乡大浪村的张新是全站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名管护员,油葫芦境内的一草一木他都熟记于心,张新说,作为管护工作人员,他们发挥的作用不足一提,但希望有更多的环保工作者加入保护祁连山的团队,共同守护这片青山绿水。
近年来,全省加大对祁连山境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执法检查,本着“牺牲局部利益,取得长远利益”的原则,要求祁连县内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认真自查、完善环评手续,认真做好区域范围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根据《祁连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全县83家矿山企业、砂石料厂进行执法检查,对6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限期改正。位于祁连县城北20公里的风神矿业有限公司在2015年被查出整改,现公司全面停业,将恢复矿区自然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据当地居民介绍,未治理前矿区矿渣、废料堆积成山,常会随着陡峭的山体滑落,对周边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矿渣常年堆积致使矿区周围寸草难生。通过近一年的环境整治,风神矿业有限公司投资167万元清理矿渣石块、拆除废旧机械设备、平整矿区土地,种植燕麦、披肩草等高原耐旱草种,恢复绿化面积三万多平方米。通过多效并举的保护措施,祁连县矿区环境不断改善,截至目前,省级督办的34家矿产企业已全部完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祁连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想要认识祁连,了解祁连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地百姓抓住机遇踊跃投身到开家庭宾馆和农家乐的行列,以生态为契机开拓新路子,已成为祁连重要的经济支撑,八宝镇拉洞台村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他家靠经营农家乐一年就可以赚得30万元的可观收入。美好的环境为百姓谋得了福利,也不断提高了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站在山顶,俯瞰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祁连大地,四面高峰耸立,气势磅礴,一个绿色、环保、美丽、富裕的家园正在迸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