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农村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日期:2015-08-10
字体:【 打印本页

我于201310月被组织安排进驻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排子山村,开始为期一年多的入乡驻村工作。

排子山村平均海拔2100米,属低位浅山地区。村内山成排、沟成行,地形支离破碎,气候冷凉干旱,缺水少雨,自然条件较差,属于省、市、县确定的贫困村。全村由四个自然村落组成,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许多有条件的村民纷纷向外搬迁,目前村内只剩下91347人。由于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较差,工作后进,上访不断,村民怨言较多,一度成为县里和乡里的“头疼村”。如何做好这里的群众工作,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成为了我和驻村工作组奋斗的目标。我们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夯实了基层组织。原先的排子山村“两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作为下派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整顿村级组织是我的首要任务。我带领工作组成员全面走访农户,征求了一大批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症就能下药,我们及时调整农村低保,取消了村干部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党员享受低保资格;规范落实“三议一表决”制度,使村“两委”成员及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狠抓党员管理,使缴纳党费、参加党员会议成为党员的自觉、主动行为;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每天排班安排3名党员到村道硬化项目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协调施工问题,使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以发挥;实行“传帮带”制度,由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党员干部结对联系9名后进党员,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表彰优秀党员,建立了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新机制。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我们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选举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是在村委换届选举中首次通过全体选民无记名投票提名确定候选人、首次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并开展了竞职演讲、首次选举产生了妇女委员,成为了全乡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先进典型。如今的排子山村,各项工作走在全乡前列,成为了全乡公认的先进村。

二是抓项目、办实事,改善了基础条件。排子山村原先通往县乡的公路主干道路曲曲弯弯、陡峭难行。在海东市人大常委会及办公室的支持下,争取实施了从村西下山通往县乡川杨公路的四级水泥路项目,以及从村东下山通往县乡川杨公路的砂石路项目,累计投资387.3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排子山及邻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合理利用财政下达的5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建设了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抓服务、兴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排子山村种植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做大做强这两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群众收入,我们在秋后着力动员、服务群众开展秋季覆膜,春播期间加强备耕生产服务,努力扩大种植面积。2014年春播期间,村民大量缺少脱毒马铃薯籽种,我们到县有关部门反映困难,并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实地考察,最终得到县马铃薯脱毒中心的支持,为村民无偿解决了368亩耕地的7.4万斤脱毒马铃薯籽种,总价值66240元。2014年全村种植全膜玉米2300亩、脱毒马铃薯512亩。由于今年风调雨顺,两大特色作物喜获丰收,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为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我们还动员全村种植户成立了“庆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业向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是重教育、解民忧,促进了民生改善。教育资源整合后,排子山小学改设为教学点,许多有条件的村民将子女带至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公路沿线学校就读。依然在村就读的学生家庭都是较为贫困。为了救助这些贫困生完成学业,我们联系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中国银行青海分行、国网检修公司民和运维分部等企业单位及青海“乌玛爱心”公益基金组织、“红心怡”爱心小分队等公益团体,先后6次到村小学开展爱心捐助,总数额达31700元。为加大对村内贫困群众的救助力度,我们从海东市人大等单位通过“化缘”式筹资,先后对村内贫困群众开展了6次救助慰问活动,投入资金21000元、面粉5吨。到目前,我们已累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救助活动9次,贫困群众累计受益资金达5.9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民生改善。

一年多的入乡驻村工作既漫长又短暂。漫长的是,农村工作的的确确很辛苦,如果不主动深入群众,工作总是茫然无措、无处下手,时间就会显得十分漫长。短暂的是,当真正深入这片热土,投入火热的工作时,时间总是那样匆匆。蓦然回首,群众期待的许多工作还没有完成,心中的遗憾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我一遍遍的重复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回顾这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对当前的农村群众工作有以下几点粗浅的感想。

第一,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调研,切实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在乡里、县里、市里都工作过,但是开展入乡驻村的农村群众工作,对我是一项全新的考验。为吃透村情,白天我入户走访,与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分析问题,向群众学习。晚上学习县、乡党委、政府的文件及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知识,向书本学习。在刚驻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带着帮扶组成员把全村农户走访了一遍。每走访一户,都详细了解群众心声,征求群众意见,并记入工作日志,让自己深切体会到了群众的所想、所盼。对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常年身体不好的老人,我始终以孝敬的心态去慰问、宽慰他们;到最困难的家庭拉家常,给他们鼓励,解决实际问题;到生活困难老党员及退休村干部家中,走访谈心,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工作的过程也是向群众学习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吃透了村情,熟知了各项惠农政策,初步掌握了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所有这些就是我后来驻村工作的基础。因此,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只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懂得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才能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第二,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必须夯实组织基础,善于激活优势力量。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建强村“两委”班子是选派入乡驻村工作组的首要任务,也是开展农村群众工作的必备条件。我们刚到村里时,村党支部书记已向乡党委提出辞职请求,村“两委”班子多年没开过会议;村里的妇代会、团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都是名存实无。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为此,我们及时召集党员会议,成立联合支部委员会,健全并规范落实“三议一表决”等各项制度,使村“两委”班子重整旗鼓,一步步发挥作用,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威信。

抓班子,还要带队伍。排子山村有28名党员、4名村民小组长。为激活这些优势力量,我们狠抓党员管理,加强村社干部的学习教育,使农村闲职党员在村级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许多党员想发挥作用但不知怎样发挥。于是我们每天安排3名党员及村社干部到村道硬化项目施工现场监督、协调施工,在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户评定等工作中,按照“三议一表决”制度,让党员参与表决,使农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一下子提高起来。在“七一”和年终期间,我们还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对评选出的优秀党员、村社干部及先进村民公开表彰奖励,使这部分农村优势工作力量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

通过这些工作,我感觉到目前我们对农村党员的重视、重用还不够,总认为农村闲职党员作用不大,殊不知他们在群众当中所起到的潜意默化的重要作用。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农村闲职党员管理利用得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身边群众的行为,协助做好群众工作,反之,如果不积极开展农村党组织活动,不能发挥这支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约束和关怀,那么,这支队伍的党性观念将逐步淡化,久而久之,个别党员将会成为群众的尾巴。

第三,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应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群众最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检验标准。排子山村自然条件较差,我们初到村里走访农户,反映的问题一大堆,村“两委”工作无头绪,禁不住让人心寒。于是,如何在这纷繁琐碎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抓住重点,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经过一个时期的调研和反复商议,我们确定了“做大做强以全膜玉米和脱毒马铃薯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加快实施以通村硬化道路项目为重点的村级基础建设项目,并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努力探索干旱浅山农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的村级经济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抓重点、攻难点,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针对排子山通村道路简易难行,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争取实施了从村东和村西分别通往县乡主干道的两条通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村基础条件,为加快排子山村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基础。因此,我深深地感觉到,做好群众工作要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实效来说话,凭着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把各项为民、利民之事落到实处,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联系服务最广泛的群众,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第四,做好农村群众工作,要牢记宗旨观念,带着真情为民服务。做农村群众工作要走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就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听到真心话;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就会增加群众对党的信任;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就会增进群众对党的感情。一团口号不如一个行动,点滴小事虽不起眼,却能折射出一个干部亲民为民的情怀,群众自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露在行动上。残疾人冶么乃家发生火灾。查看灾情后,我和帮扶组小孟立即跑到乡上和县里积极争取,为其解决了2400元救助资金及面粉等物资。农户种植的脱毒马铃薯由于市场饱和难以出售,大量堆放在农田。于是,我跑市场、问讯息,邀请农民经纪人到村实地考察,终于联系到批发商到村收购,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入冬后的一天,我们在村里走访时碰见村民马生云正准备将因病昏迷的老伴用摩托车送往医院。我们又不容分说将病人及时送到医院,为紧急救治争得了时间。在排子山的每一天,我们总是用这些细微的爱感动着这里的父老乡亲。这些点滴小事虽不起眼,但是因为我们的真情关爱,群众把我们当亲人,我们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做好农村群众工作,要用亲人般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干部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情,群众也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干部。

第五,做好农村群众工作,驻村干部应转变作风、努力作为,全方位多功能发挥作用。农村群众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驻村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常年与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都关系到自身形象,关系到上级党组织的形象。因此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们严格遵守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努力转变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入乡驻村工作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为此作为帮扶工作组组长的我率先带头,躬身亲为,一年多来跑过省市交通部门争取过项目,跑过市县人大争取过资金,跑过市县民政部门争取救助物资,跑过市残联争取过残疾用具,跑过市文广局争取过健身器材,跑过农产品市场联系过马铃薯销路,跑过国网青海检修公司等企业联系过捐资助学项目……,帮扶组各成员及村“两委”干部“各显神通”,全方位多功能发挥作用,为群众所办的实事越来越多,驻村工作组在群众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直线上升。回想我们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没有我们全体驻村工作组成员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及村“两委”干部的紧密配合,我们就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因此,做好群众工作,要转变作风,主动作为,真正做到身在基层,心系群众,“民之所需,我之所思”,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急、最盼、最缺、最难的问题。□

(作者单位:海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