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和深化了思想认识,感到践行 “三严三实”,需要树立“六个意识”。
一、严以修身,需要树立学习意识
修身就是修养身心,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古训中“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都把严以修身放在第一位,这足以说明修身之重要。过去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完全相同。现在我们讲修身,主要是加强个人的知识、品德、行为等各方面素养,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增加知识储备。知识是人聪明智慧的钥匙和力量源泉。那么,知识从何而来?实事告诉我们,知识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当今世界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我们没有加强学习的意识,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为此,我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牢固树立学习意识,坚持终身学习。要通过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实加强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始终保持正确方向,跟上时代步伐。
二、严以用权,需要树立法律意识
有关“权力”的论述,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做过深刻的探讨,但简而言之,一者为公,一者为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两条规定表明,在国家和人民关系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所行使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定途径授予的。同时,根据每个人从事工作岗位、职业性质的不同,在党内法规、政府规章、单位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中,对行使权力又作了进一步明确界定和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也就是说,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以法律、制度授权为限。凡是法律、制度没有明确的,领导干部就不能行使,否则就是违法违纪、是无效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反腐败斗争中打掉的那些“老虎”、“苍蝇”,他们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手中有权很“任性”,不能正确行使权力,都存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问题。因此,每个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要依法行使等法律意识,才能弄明白该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才能自觉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权谋私;才能养成法治习惯,做到权为民所用,按原则、制度行使权力,并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严以律己,需要树立敬畏意识
唐代诗人樊铸说过:“丈夫立身须自省,知祸知福知形影。”意思是,一个人处在世上应当时常检点自己的弱点,应当知道祸与福就像形和影那样紧密相连。许多名言警句,都告诫人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就会招惹是非。研究发现,人存在欲望、爱好自由是一种客观事实。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个人欲望和追求自由,必须建立在遵守各项法律规定、社会道德规范,不侵犯公共和私人权利的基础之上。如果对法律规定、道德规范等置若罔闻,对自己的思想、言行不加约束,任由欲望发展膨胀、追求享受无限“自由”,其后果只会一无所有、失去自由。
严于律己贵在坚持、贵在全面。这是人生永恒的课题,不应有选择。不是某方面严格要求、其它方面可以不严格要求,也不是过去严格要求了、现在或者将来可以不严格要求,不然就会出问题。比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永远在路上,每个人没有任何选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对此,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清形势,明白在党内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玩小聪明,权欲膨胀、利欲熏心,总有一天会自己毁掉自己。只有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严”字当头,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党内规矩,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严守办事程序,做到为政清廉,才能为党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谋事要实,需要树立科学意识
一般来说,人生的价值要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不论选择何种价值实现方式,也不管你做些什么,最终能得到人们的积极评价、得到社会的认可,人这一生才有意义。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只有正确把握人们评价的基本标准,突出一个“实”字,才能赢得同事、组织的信赖,才能无愧于人生。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社会分工日趋多样化,每个人从事的事业、岗位区别很大,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复制、不能照套照搬,必须立足实际,以科学精神认真谋划,积极推进。一要符合实际。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定方案,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能力水平、工作特点,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所在的工作环境,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到个人愿望与工作需要相一致,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相适应,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二要尊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内在规律性。要自觉地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坚持科学思维,做到出主意、想办法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防止不切实际、不着边际、不负责任的乱出点子、瞎指挥。否则,将无助于成事,还可能误事甚至坏事。三要坚持实践。制定思路、规划、方案都是纸上谈兵,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见到效果。一个人要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认真钻研,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收获希望、实现愿景。
五、创业要实,需要树立担当意识
对创业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经商办企业、开公司当老板。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认为,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从原则意义上说,创业就是朝着新的目标迈进。从它的特点看,创业面临各种挑战和考验,创业者要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创业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一种担当。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接续奋斗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当然也是伟大的创业实践。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创业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为实现“四个全面”、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要真抓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组成部分。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干好自己的工作,立足岗位做贡献。要充分发挥人大立法、监督作用,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必要前提。二要敢于负责。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关键时刻经得住考验。要认真履职尽责,敢于直面矛盾,想方设法把问题解决在职权范围之内,不推诿塞责、敷衍了事。三要诚实守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打折扣、雷厉风行、紧抓快办,说到做到、务求实效。要坚持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不搞形式,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六、做人要实,需要树立忠诚意识
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历来是一个家庭、一单位、一个国家,培养教育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同志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习近平同志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精辟论述,集中代表了做人的标准和原则。做官先做人。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章等纪律法规,都把忠诚老实作为合格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佛教有句话,心诚则灵。我们共产党人要做到忠诚党、忠诚组织、忠诚人民、忠诚同志,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才能肩负起党的伟大使命。一要忠于党和组织。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五个必须”。必须维护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守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人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组织监督。二要忠于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反对官僚主义,增强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诚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事。三要忠于同志。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表里如一,公道正派,发扬民主,求同存异,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努力营造团结干事、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此外,还要忠于家庭,家中和顺、和睦,人生才有幸福。□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