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与收获

日期:2015-03-09
字体:【 打印本页

青海省第三届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自20053月换届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跟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紧贴全省工作大局和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工作,紧靠全体会员尤其是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调研,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明确目标,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省第三届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伊始,就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牢牢把握人大理论研究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向研究会全体会员印发了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本届研究会研究重点》。近10年来,研究会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加强研究会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特别是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工作安排和工作会议一直强调政治方向问题,各类著述和稿件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研究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发展。研究会突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主题,立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省的生动实践,在操作层面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大相关制度的方法和路径,从而为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围绕人大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代表工作,围绕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路和措施,为省人大常委会决策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提供参考,较好地发挥了研究会的作用。

二、精心谋划,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多年来,研究会严格执行章程,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组织召开理论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2005年在研究会换届的同时,召开理论研讨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研究探讨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问题,总结交流了人大工作的经验和体会。随后,每年召开1—2次会长办公会,研讨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安排部署工作,较好地推动了研究会工作。二是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强化组织领导。研究会把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来抓,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增选副会长,把具有丰富领导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理论研究水平的同志及时补充到研究会领导岗位。同时,从州市县人大常委会吸收有关会员,不断壮大队伍,为研究会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三是坚持研究与宣传相结合,拓展研究会工作。围绕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现行宪法修改及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纪念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等大事和立法法、监督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实施,会同省人大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纪念活动,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四是加强联系交流,促进相关工作。多年来,研究会保持同兄弟省区市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密切联系,通过参加会议、寄送资料、接待来访、赴外考察等形式,加强了工作交流,拓宽了研究思路。通过参加州市县人大工作研讨会、赴省委党校和有关州县进行宣讲等渠道,宣传人大制度,开展探讨交流,并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人大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情况,推动相关工作。研究会还积极参加省委政研室和省社科联组织的有关活动,借鉴经验,加强研究会工作。五是创办《学习与研究》内刊,编辑出版有关文集。自20087月开始,创办《学习与研究》内刊,刊载的内容不仅涉及人大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职权和代表工作、自身建设,而且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范围不断拓宽,质量不断提升。

三、扎实工作,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多年来,研究会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调研,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宗教立法、立法效果评估、畜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民族团结进步、交通建设等问题,撰写了200多篇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会办事机构积极参与常委会调研工作,主要就贯彻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20号文件、全面深化改革、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海东县域经济发展、全省人大工作和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等主题,深入全省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学习与研究》已编印93期,编发文稿500余篇。研究会会员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各类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330多篇,40余篇荣获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以研究会同志为骨干力量,编辑出版了《践行使命铸辉煌——纪念青海省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一书(75万字),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理论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文集》(19万字)、《知与见——省第三届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文集》(63万字)和《青海省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获奖作品选编》(21万字)的编纂工作。研究会丰厚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工作,而且推动了人大学习型机关建设、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此应当特别称道的是,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研究会会长桑杰同志不仅熟悉省情,经验丰富,卓有成效地领导了研究会的工作,而且勤于调研,善于思考,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在研究工作中发挥了表率作用。他以宽广而独特的视角,切准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自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文章,其中很多稿件在国家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并得到中央部委和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批示,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注重转化,切实发挥成果作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人大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也是理论研究为人大工作服务的落脚点。多年来,研究会十分珍惜研究会成员的心血和智慧,着力拓宽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和运用的渠道,对于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具有一定应用性、前瞻性的调研成果,及时报送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发挥成果作用。通过向各级各类刊物推荐调研成果和经验交流等形式,扩大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影响,使研究成果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得到宣传和应用,许多研究成果进入决策、成为政策、转为实践、变为现实,为促进全省民主法治建设和人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11年全省人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的多项意见建议被纳入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的“两个意见”,有力推动了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在调研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开展专题询问工作的意见建议被采纳,于201211月围绕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正式启动了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及在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中提出的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推动了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和玉树灾后重建工作。

五、认真总结,不断升华思想认识。我省第三届研究会,是历时最长的一届,也是成果最多的一届。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我省各级人大和社会各界人士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全体会员尽心竭力,省人大各专工委紧密配合,办事机构成员扎实工作,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近十年来,研究会不断总结工作,深深地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人大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人大工作研究要始终不渝坚持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须始终信守不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是做好研究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夯实打牢;加强学术交流和探讨,开阔研究视野和思路,强化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是做好研究会工作的关键,必须紧抓不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的属性和品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研究要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新一届研究会一定会更上层楼,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省人大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省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省第三届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