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金滩乡 浓浓为民情

日期:2014-09-18
字体:【 打印本页

“金滩乡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地处湟水谷地,是全县唯一的农业大乡,俗称海晏县的‘小江南’。”618日,省人大记者采访团来到金滩乡,贾国武满怀激动地为记者介绍着这片他热爱生长的土地。

距离西宁市90公里的金滩乡有9个村、28个社、7342人、居住着汉、藏、蒙古、土、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占全乡的95%。境内水草丰美、土质肥沃,清澈的湟水河蜿蜒流过乡间,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穿境而过,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绿荫成片,鸟语花香。

贾国武在2011年当选为第十三届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代表和第十四届县人大代表,在履职期间,他积极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立足乡镇工作实际,广泛联系选民,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既将群众的意愿落到了实处,又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2011年以前,金滩乡人均收入还不到牧业乡镇的一半,并出现了差距逐年拉大的情况。作为人大代表的贾国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改善农业发展滞后,村民生活水平低的状况,2011年他在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农牧区畜牧业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州人大的高度重视。从2012年起州、县农牧局加大了对金滩乡设施暖棚、饲草料种植、牲畜繁殖、合作社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得金滩乡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养殖经济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目前,全乡以联户经营、自繁自育的模式建成牛羊养殖小区18个,集中建设畜棚270幢,带动群众500多户,牛羊存栏数从2011年的4.5万头只达到现在的12万头只,养殖收入占全乡生产收入的40%,养殖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全乡的省级养殖区已多达10个。其中,姜柳盛村的仓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全乡的畜牧养殖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最为明显,合作社自2011年建成,由6名主体户牵引,带动27户农户入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盈利80余万元,牲畜养殖也从2011年的2000头只增加到2012年的4000头只,看到取得的成绩如此喜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几位主体户下一步计划联系更多的村民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北荤南素”是金滩乡种植经济发展的主要格局,北面5个村庄都属脑山地区,沟壑崎岖,耕地条件差,根据特有的地形环境,贾国武带领村上的干部和部分村民实地考察,不浪费每一寸土地,开展起饲草料种植的项目。乡南面的村庄土地肥沃,水草茂盛,许多村民现已大范围种植金银花、(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苗木、露天蔬菜等,作物收成好,长势旺,乡里的村民劳作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在民生建设上,贾国武也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针对金滩乡弱势人群量大面广,帮扶资金不足,机制不健全,成效不明显的情况,2012年他在县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弱势群体扶持力度的建议》,县政府安排相关扶贫部门整合帮扶力量,根据因户而宜的形式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

贫困户老金体弱多病,常年卧病在床,丧失劳动能力的他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看病期间借亲戚朋友的钱达10万余元。贾国武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拜访,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老金在村上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帮手喂养牲畜,目前老金一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债款仅剩两万余元。此外,金滩乡9个村,其他17个贫困户,也根据因户而宜的方式对其进行帮扶,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村民,乡人大通过向县卫生局、民政局反映,争取资金进行帮扶。对于没有疾病家庭经济来源困难的贫困户,通过对其进行养殖技能培训、机械操作培训,使他们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成立家政服务中心,也是为群众搭建务工平台的渠道之一。今年在贾国武的带动下,新泉村成立了乡上首家家政服务中心,通过对员工进行管道疏通、家电维修、清洗保洁等业务方面的培训,目前村上已有近50名村民都积极地投身到这个行业,为全县多个城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近几年,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党政军企共建活动中,出现了管护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村环境卫生每况愈下。2013年,贾国武针对这一问题向县政府提出了《关于成立新农村物业服务队的建议》,采纳这一建议后,县政府为东达等项目建设村每村落实项目资金12万元,为各村购置垃圾车、设置垃圾回收站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3名保洁人员,使各村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管护得到了有效改善。

近两年,在贾国武的带领下金滩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扎根基层为百姓过上幸福生活默默忙碌着,为建设和谐美丽金滩乡发挥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光和热,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