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吉村好代表 带领全村奔小康

日期:2014-09-18
字体:【 打印本页

苏生成在2006年曾光荣当选为西宁市、湟中县人大代表,2012年再一次当选为西宁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多年来,苏生成带领村“两委”班子,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个普通山村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为一个交通不发达的浅山村,发展农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群众要致富,首先要抓好农业这个基础环节。“一定要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致富路来”,在当选市人大代表后,苏生成决定先搞好农田水利工程,继而在种植业上做文章。通过他各方面协调,很快便争取到盘道渠管理所支持的项目资金,他带领全村人一起上阵,修建渠道2公里,修整跌水600多处,完成田间配套设备1300亩。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田间种什么、怎么种又成为了苏尔吉村的下一个难题。

2003年,苏生成赴互助土族自治县学习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技术,通过学习,他了解到在苏尔吉村引进种植新作物——荷兰豆,是打通村中脱贫致富的有力渠道。但由于长期受种植传统农作物理念的束缚,村民们对苏生成带回来的想法并不赞同,甚至很多人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态度,村中除了一两户村民在试种荷兰豆外,其他群众对于种植新型农作物并没有太大的信心。看到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苏生成并没有气馁,他积极联系其他村干部多次组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大家通过集体商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后他又在村里召开的群众会上鼓励首批试种群众进行现身说法,讲授种植荷兰豆的经验和对比种植前后村民收入增加的情况,并邀请市、县农业科技人员到村授课,他也到田间地头对村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试种的60亩荷兰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年亩均收入达900元。试种农户尝到甜头后,积极地宣传带动其他村民投身到荷兰豆的种植活动中,全村荷兰豆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500亩,每亩收入比种植传统作物增加了300元。在荷兰豆试种成功后,苏尔吉村又先后引进种植了优质菠菜、胡萝卜、大白菜、西兰花、食用百合等适应当地气候生长条件的露天蔬菜。

 为使村民更多地了解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几年来,苏生成曾先后10余次带领村干部、群众代表、种植能手近230人到黑龙江、山东、四川、甘肃和西宁市陶南村、汉庄村等地考察大棚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技术,这些观摩学习活动,让村里的干部群众大开眼界,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他从县农业局争取到温棚建设项目,先后用100余万元项目资金,修建0.4亩以上的温棚169座,引导村民种植黄瓜、辣椒等较高档次的优质蔬菜。他曾多次去到西宁的杨家寨蔬菜批发市场,与市场的几名蔬菜营销老板签订了蔬菜供销合同,确保了苏尔吉村蔬菜的销路。在苏生成的带领和全村人民积极的配合下,苏尔吉村的自创品牌“苏尔吉”牌蔬菜已经在省内上市。

据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农商周然庆介绍,苏尔吉村的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很适合蔬菜的种植。他在苏尔吉村搞蔬菜批发已有14年,村里熟悉他的人都会亲切地称他一句“大胡子”,“我们这几个月一直在村里收菠菜,一天最多能收3万多斤,再过一个多月全国的18个省都会吃上这里的新鲜蔬菜。”周然庆热情地为大家介绍着。

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尝试,苏尔吉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致富渠道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相较于2000年前的年均收入700元,截至2013年底,村民年均收入已达到了7200元,增长了10倍。

在苏生成的引领下,苏尔吉村的精神面貌也在进一步的改善。苏尔吉村近几年正在开展“十星文明户”、“双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里已有117名农户达到了“十星文明户”的标准。每年苏生成还会组织大家共同慰问帮扶村里年老体弱的老人,截至目前,他已组织村中65岁以上老人共计240人次先后4次到西宁、乐都、龙羊峡、湟源等地游览参观,同时,每年村里也会定期开展“敬老好儿女”、“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村里的日子富了,也一定要把良好的风气继承发扬下去。”苏生成满怀激动地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苏生成对全村人许下的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