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

日期:2014-08-04
字体:【 打印本页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宣传质量,推动宣传工作创新发展,是当前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去年11月份,张德江委员长在《中国人大》杂志社调研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加强和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准确定位,把握好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主题

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民主意识不浓、法制观念不强的问题严重束缚着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如何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强化这一主题,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需要把握和研究的课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新形势下民主法制建设宣传的新方法,切实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提高全社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和人大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人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二、深入基层,在接地气中挖掘人大新闻宣传的资源和“富矿”

组织报道好“三会”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任务,但人大新闻宣传的新颖题材和“富矿”在基层,在广大代表当中。因此,在认真组织好人大“三会”报道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要结合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有关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代表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结合青海人大工作记者行活动,及时组织做好基层人大工作的宣传报道,做到活动开展到哪里,宣传报道就跟踪到哪里。在报道的手法上,要注重提高新闻报道的生动性,使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宣传的形式上,要努力展现现代传媒的特点,发挥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和人大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要围绕重点,做好深度报道。要善于抓住重大题材,特别是对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重大的监督事项,周密策划,深入挖掘,有重点的进行深度报道。要强化精品意识,善于捕捉和挖掘人大会议、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代表工作中的鲜活生动事例,采写一些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三、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运用新媒体开展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互联网的主流媒体地位迅速凸显,互联网已逐渐成为新闻宣传影响巨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网络新闻的阅读率已超过传统的平面媒体,其影响力日益扩大。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运用网络开展人大新闻宣传的意识,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综合运用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阵地,及时宣传人大工作的动态和成效。要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建设,大力加强人大机关的互联网媒体建设,突出网站作为人大网络媒体的特征,实现人大信息公开、信息权威发布和新闻传播的统一,突出实用性、服务性及互动性,为人大代表知情知政、履行职责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为密切人大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旗帜鲜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握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方向

新闻宣传工作处在意识形态安全的第一线,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更要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一定要增强政权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意识形态安全摆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第一位,更加自觉地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加强对社会舆情、人大舆情、网络舆情的经常性分析研判,及时掌握思想理论动向和舆论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采取正面发声、主动发声,做到旗帜鲜明、有说服力,帮助群众明辨是非,解疑释惑。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在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有效途径,谨慎地把握好人大的新闻宣传工作,真正使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保持政治上的零差错。要主动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使人大新闻宣传与党委的要求合拍共振。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经常性联系,定期报道人大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把握好宣传的主基调,与媒体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热情服务媒体,适时向媒体通报常委会机关阶段性工作安排、工作重点,提出报道建议和要求,及时提供新闻采访线索和必要的资料,积极为新闻单位记者采访报道人大工作提供条件、做好服务,齐心协力推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出新彩、上台阶。□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