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2点,西宁市城中区建设局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面对面”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近年来,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加大督办工作力度,创新办理工作方法,代表与建议承办单位‘面对面’就是其中之一。”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兴简要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目的。
随后,特邀的区人大代表与区建设局负责人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区老旧楼院改造等方面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问答。
党有成代表告诉记者,礼让街属于老城区,这里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这条街大部分小区的下水管道老化,遇雨水天气,很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污水聚集在街道上,给小区的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周围的居民给我反映过很多次。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与张卫英、朱小玲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改善礼让街等老城区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议》,希望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意见是今年1月份提的,没想到短短半年,礼让街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介绍,城中区建设局在收到代表提出的这个建议后,及时与市排水公司进行协调,并投资269万元对互助巷、礼让街道路的给排水进行了改造,投资150万元对天然气管道进行了改造,投资600万元对电网入地进行改造。由于该路段集中开挖车行道全部破损,严重影响市民出行,为保障车辆、行人正常出行,区建设局投资460万元对道路进行了维修,目前该项目基本完工。
党有成代表对区建设局的承办工作十分满意,他向记者补充说道:“建议被采纳后,区建设局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回复建议办理情况,这方便了我们将建议办理的进展工作及时告知给社区的居民。”
2013年,城中区建设局承办的19件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今年承办的23件建议正在积极办理中。近年来,城中区建设局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做到办理前逐个走访、约见,详细了解代表所提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希望。办理中与建议者面对面协商,通过采取集中面复、邀请代表现场视察等形式,共同研究办理措施。办理后及时向建议者通报办理情况,征求办理落实意见。力求办结率、回复率和满意率达到三个百分之百。
座谈后,城中区人大常委会又组织人大代表和代表建议承办单位进行了实地察看。在南川西路83号院,崔树岺代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这片小区墙皮脱落,管道常年失修,有些住户家中甚至出现了墙体裂缝现象。这里很多小区都是过去倒闭的老企业职工住宅楼,根本没有物业公司管理。”
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崔树岺等5名代表提出了《关于改善辖区老旧楼院基础设施的建议》。城中区建设局对此项建议十分重视,自2013年开工建设以来,13个老旧楼院,67栋、3810户,约27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被进行了改造,项目总投资8834万元。主要对楼体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楼梯粉饰、更换节能窗、单元门等进行了综合维修。小区还建立了“一办一档、一院一档、一楼一档”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如今,这些老旧楼院告别了过去破旧不堪的面目,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
在陈家窑村,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格外显眼。“现在,每当夜幕降临,村上的居民都爱到新建的广场上跳跳舞,活动活动筋骨。”陈辉清代表介绍说。在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陈辉清代表提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整体搬迁的建议》给110户,420人的陈家窑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通过这个建议,村里的居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但美中不足的是村里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行极不方便。对此陈辉清代表再次提出建议,区建设局很快就将路灯安装列入到今年得“为民办实事”计划中。现在已给陈家窑及附近3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40盏,投入资金272万元。这个项目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城中区人大常委会认真督办,区建设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承办,一件件人大代表建议得到落实,切实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区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区建设局负责人承诺,今后他们将进一步探索与改进办理方法,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让代表的建议在城中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