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青海农牧业发展

日期:2014-06-17
字体:【 打印本页

44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与省科协在省人大机关二楼会议室,联合举办了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青海现代农牧业发展”为主题的人大代表论坛。此次论坛是为配合搞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省贯彻实施《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情况的执法检查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开展的全省农牧业科技创新情况的专题调研而举办的一次专题人大代表论坛。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委会副主任邓本太,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大伟,省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石昆明,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永德等出席论坛。省科技厅副厅长邢小方、省科协副主席徐东向、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书杰研究员、省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缪翔辉研究员、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索有瑞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言。省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执法检查组成员、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及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及机关处室负责人,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相关专家学者及省人大机关工作人员6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活动特邀省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财经节目部主任、全国青联委员王越担任主持。

为保证此次人大代表论坛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科协提前联系专家学者,收集整理资料,召开筹备会,结合常委会执法检查要求,根据人大代表普遍关注的科技方面的热点问题确定论坛主题,做了认真的准备。

下午3时,参会人员都已经在论坛现场整齐入座。“对于青海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可以说,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架设一条通向未来的科技之桥,才能真正加快经济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随着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国建介绍论坛的初衷与宗旨,论坛拉开了的序幕。

整个论坛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由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周国建阐述这次论坛活动的主题、主旨;第二环节为专家讲解,三位专家分别讲解了科技创新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依托科技创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路径、青海如何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三环节为互动交流环节,由人大代表与省科技厅、省科协领导以及专家就今后如何加快推进我省农牧业科技创新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

在专家专题讲解环节,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书杰研究员做了题为《科技创新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的专题讲解,让与会代表了解了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省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缪祥辉研究员以《依托科技创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题,介绍了世界上已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及其发展模式,高原农业的特异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推进高原现代农业的基点、路径、经营组织模式选择、发展优势、新的挑战。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索有瑞研究员以《科技推动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产业带动生态保护与农牧民致富》为题,通过大量图片、图表,阐述了青海生物产业的特点、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的特点、研究开发与生态保护、总体思路与开发方案、产品技术流程、主要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社会效益等,令人大代表及机关工作人员耳目一新。

进入论坛第三环节时,省科技厅副厅长邢小方、省科协副主席徐向东与三位专家到主席台就座,在主持人高度概括和巧妙衔接下,人大代表和专家及嘉宾开始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请问,我省在贯彻实施《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随着省人大代表马宏率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热烈的讨论和互动由此开始,并逐步走向深入。

省科技厅副厅长邢小方回答说,我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020农牧业产业发展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既需要相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保证科技创新成果在农牧区生根、开花、结果,请问,我省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学素养?朱春云代表紧跟着提问。

省科协副主席徐向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省科协在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科学素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主持人: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着农业科技研发、促进青海农业发展的重要职责。请问,围绕推动青海农业发展,青海农科院的发展有哪些亮点?

缪祥辉研究员回答:近几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共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项目200多项,研制了127项紧密贴合生产实际、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关键问题的科技成果,为我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丰富的成果和先进实用的农林业应用技术,为我省农林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为解决我省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育成的青杂油菜、马铃薯、春小麦、蚕豌豆、青稞等五大作物系列30多个高产优质新品种,实现了我省农作物新品种的双低化、杂交化、优质化、专用化、脱毒化、系列化。缪研究员的介绍让与会人员对省农林科学院刮目相看。

主持人:近年来,我省坚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生产要素流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建立健全农牧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强化科技进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牧业“四化”水平呢?

索有瑞研究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加强基础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科技人才培养等建议。

主持人:当前,我国农牧业科技主要缺“两头”人才,一头是高端农牧业科技领军人才;另一类是基层农牧技术推广人才。如何加强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刘书杰研究员介绍说:我省通过加大引进人才、加快培养农牧业领军人才及实行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来解决我省农牧业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

主持人: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农业科技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如何调动广大农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刘书杰研究员通过例举我省基层一位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发挥阐述了这个问题。

台下的听众听得非常认真,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着互动交流环节的结束,论坛在主持人对我省现代农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祝愿中圆满谢幕。参会人员依依不舍的走出论坛会场,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论坛办得好,现场气氛热烈、形式活泼,专家的讲解、PPT演示、人大代表切中要害的提问,专家、嘉宾全面详实的回答,主持人高度的概括及睿智的串接,使整个活动精彩纷呈,这种创新的人大代表活动方式,在多年来开展代表活动中尚属首次,给人大代表及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春云代表在论坛结束后说:“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省科协举办的人大代表论坛,通过专家讲解以及代表与部门领导、特邀专家的互动交流,使人大代表以及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政府相关工作情况和发展趋势,探讨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履职水平,为搞好全省农牧业科技创新情况专题调研,为党委、政府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以后能够多组织举办这样的人大代表论坛,更好地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大伟认为,这次人大代表论坛的成功举办取得了五个方面的良好效果:一是增强依法履职成效。围绕常委会执法检查和专委会专题调研的主题确定论坛主题,使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政府相关工作情况和发展趋势,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拓宽思路、探讨对策,为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增强监督实效,提高人大依法履职成效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二是增强代表工作成效。创新了代表活动的载体与形式、丰富了代表活动的内容,增强了活动成效,提高了代表工作的质量。三是增强联系沟通成效。搭建了人大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和相互交流的全新平台,促进了人大与政府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进一步形成了人大倍加给力、政府倍加努力的良好工作氛围。四是增强学习活动成效。通过专家的理论讲解、部门领导的工作情况介绍以及代表与部门领导、特邀专家的互动交流,创新了学习方式,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者增长了相关理论与业务知识,增强了学习效果,促进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和人大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五是增强社会宣传成效。有效宣传了人大工作和政府相关工作,增强了社会各方对人大工作和政府工作的了解与理解程度。□

                                      (作者单位: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