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城南社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体瘦弱的中年妇女,走家串户、访贫问苦,用柔弱的肩膀为社区群众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她就是化隆县人大代表、城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苏建英。
城南社区东起巴燕镇循化路口、西至三岔路口,辖区有33个单位、22栋住宅楼、1274户、5100名群众。
人们都知道,社区工作的繁杂、琐碎,没有一付热心肠,社区工作干不长久。苏建英恰恰就是一位有着高度责任心、一付热心肠的人。
今年48岁的苏建英,自2003年,就一肩挑起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的重任,当起了社区“女总理”,2011年当选县人大代表。
“瘾君子”变身记
苏建英对社区贫困群众格外关注,尤其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她总给予“妈妈心,婆婆嘴”式关怀。2011年初,苏建英发现下岗工人马某,情绪低落,还染上了毒瘾。在家人苦口婆心的规劝下,马某曾多次下决心戒毒,但均以失败告终,家庭几乎破裂,马某产生厌世情绪。苏建英得知后,运用了平等、尊重、接纳的工作技巧,与马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鼓励马某正视自己,正确面对过去、面向未来。
在苏建英及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马某戒掉了毒瘾。有着一手拉面手艺的马某想开清真拉面馆,苦于没有资金。
苏建英得知后,帮他联系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办理了所需证件,并协调相关单位对马某创业给予政策照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使这位“瘾君子”变成了餐厅老板。
“六助”撑起一片蓝天
在城南社区,提起人大代表苏建英倡议开展的以“亮人大代表身份、树人大代表形象、尽人大代表义务”为主题的活动的“六助” 活动(即助困、助学、助医、助居、助业、助残),每一位社区居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
几年前,42岁的社区居民王爱萍的丈夫因车祸去世,没有工作的王爱萍拉扯着两个女儿,生活十分艰难。苏建英通过走访,将她们一家列入城市最低保障。并将王爱萍家列入社区巾帼志愿队帮助的对象。还与城管部门协调,为王爱萍争取了社区清洁工的岗位。逢年过节,社区干部都要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到王爱萍家看望、慰问,嘘寒问暖。王爱萍的大女儿考上大学,苏建英为其争取到5000元的贫困大学生救助金,圆孩子的大学梦。
说起苏建英对她们一家人的关心照顾,王爱萍哽咽地说:“亲兄弟姐妹也做不到这些。苏建英不是姐妹,胜似姐妹。”
下岗女工李自英的三个孩子是在助学活动中圆了大学梦,实现了就业。
身患重病的49岁的杨秀英在助医活动,争取到了大病医疗保险,万余元的医疗费全部得以报销。
残疾群众、无房户勉么刚在助居活动分得一套廉租房,此次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日子。
没文化、没工作的回族妇女马法法是苏建英为其担保,贷了五万元小额贷款,在东北开了一家清真牛肉拉面馆。现年收入达10万元,不仅第二年还上了贷款,还带动社区两名无业人员就业。
“六助”活动使786户,2024人纳入低保;为3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救助金1.5万元;为今年13户特困家庭发放医疗,救助金41760元 ;每月为174户贫困群众落实廉租补贴金8900元;为困难家庭争取廉租房51套;协调相关部门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18人,为22名无业群众提供了就业指导。
数字是枯燥的,但对于哪些需要爱心帮助的贫困群众来说,苏建英与她的团队用自己的一片诚心、真心、爱心为社区居民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她也被社区群众誉为“贴心群众的好代表”、“人民信赖的好书记”。□
(作者单位:青海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