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新发展

日期:2014-12-29
字体:【 打印本页

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是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推进宪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入,普及宪法知识,阐释宪法精神,传播宪法理念,增强宪法意识。今后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强化以宪治国的理念。

一、深化认识,全面理解把握宪法的精神实质。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二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三要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要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五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二、围绕大局,开展经常性宪法宣传活动。紧紧围绕全省大局,坚持把普及以宪法为统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全省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自觉性作为普法宣传的首要任务,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围绕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加强促进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为进一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紧紧围绕服务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宣传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民生改善,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紧紧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问题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坚持把宪法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维护稳定和社会治理的始终,把维护稳定和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重大法治事件中,澄清模糊认识,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法律的权威,着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突出重点,强化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宪法宣传教育。继续把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作为法治宣传的重要内容来抓。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中,突出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法治讲座、法治培训、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等制度,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干部法治培训。继续协调组织部门推动落实,把干部法治培训纳入各类各级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进一步总结和巩固“以案说法”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继续加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读本(藏汉双语)教材编印工作,进一步推动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协调教育部门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政协提案内容,以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成果提升全民普法教育工作成效,形成学习法治、崇尚法治、推进法治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立足实际,创新宪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开展以宪法为主的法治宣传教育既要靠责任、靠精神、靠奉献,也要靠有效的载体、科学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法治宣传教育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努力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科学、载体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显著。创新理念,强化群众观念和服务理念,进一步突出群众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法律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创新载体,精心谋划、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广泛开展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街等公益性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和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法律七进”的方法和途径,切实做到真进、讲清、听懂、见效。创新方式,更加注重面向广大干部、面向人民群众传播法治文化,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准确把握群众心理,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什么内容受群众欢迎就宣传什么内容,什么形式被群众喜闻乐见就采取什么形式,继续发挥好“搭车宣传、借台唱戏”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时间节点进行法治宣传,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以案释法、以法明理,阐释法律知识,警示违法后果,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

(作者系省司法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