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会后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获益良多。这几天,又认真学习了骆惠宁同志在青海省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权益的根本政治保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百年探索的珍贵收获和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民特别是仁人志士主要致力于三大事业,可是大多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一是反对帝国主义。短短百年之内,有9个国家共10次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还多次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但都惨遭失败,被迫签订了24个不平等条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被割让。二是反对封建主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最终被镇压下去了。辛亥革命取得了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巨大胜利,也没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三是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探索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努力和尝试,都没有成功,最终还是没有找到适合国情、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人民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依然是任人宰割、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横行霸道、攫取利益,国家几无主权可言。广大人民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生存权受到严重威胁,何以奢谈什么发展权和国家管理权。
这些艰辛努力终无良好的结果,究其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它们都没有触动旧的社会根基,因而也就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她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顽强前行伟大斗争的面貌和结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亿万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实践探索。主要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和解放区通过选举组织人民政府,建立割据政权。二是理论思考。早在1940年,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三是最终确立。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6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完善,在巩固中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制度功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人民的各项权益
一是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概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四大优越性,其中有一条说,它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这样的论述十分重要,它旨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华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关系。
我们认为,如果一种政治制度脱离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不能解决一国人民有尊严地生存问题,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力强盛,国家才有尊严可言,人民也才有享受各项权益的条件和基础。因此,保障国家强盛,社会发展,人民富裕,肯定是一国政治制度首要的价值取向。
世人有目共睹: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自豪感显著增强。这些都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保障,这是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最大体现。
二是它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人民的各项民主权益。一般来说,政治制度都强调民主,而民主主要体现在公民政治参与和管理国家两个方面。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是人大代表选举坚持的基本原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人口数量为依据,兼顾性别、民族、党派、宗教、地域、阶层、职业等各种因素。在不足3000人的全国人大代表之中,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至少也要有一名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共2987名,大约每67万人中分配了1名代表名额。土族只有20来万人,但也分配到了一个名额,我也有幸作为土族代表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光荣的一员,有权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其他代表一起共商国是,参与决定国家大事。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有多种途径。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选举和决定国家领导人,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可以就国家所有工作提出建议,等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利和义务开展视察,通过“直通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意见,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参与立法等重大事项。
各级人大代表与选举和委派自己的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意见。各级国家机关努力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体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加之,实行多党合作与民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人民群众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各方面人才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从而使人民从形式到内容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在今后35年之内要分两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任务十分光荣却又极其艰巨。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发扬主人翁精神,聚精会神全力进行经济、政治、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才能完成。换言之,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根本政治保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郑重选择。这是因为它保障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也保障着国家走向富强民主和人民更加幸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最关键的是它植根于中国自己的社会土壤之中,符合中国国情,能够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能够保障和扩大中国人民的福祉,因而它深受全中国人民的拥护和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青海大地的成功实践,青海经济社会天翻地覆的巨变,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充分实现,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性、科学性、优越性,也使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信不疑、坚守不变。
诚然,国内外也有一些说三道四者,但他们绝不是出于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而是别有用心。西方敌对势力指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和中国人民的富裕。他们兜售的那一套,完全是出于其险恶的政治目的,妄图否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最终彻底搞垮中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曾经给中华民族施加无数苦难而今处处遏制中国发展者,现在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事,还能有什么良好动机呢?国内有些人指指点点,要么是淡忘了中华民族痛苦和艰难的历程,要么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极端不负责任,要么就是出于一己之私利而发出不同的政治声音。
否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归根结底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恶果就是使中国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进而经济下滑,人民贫穷,国力削弱,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保。当今的亚洲、欧洲、非洲都有一些国家,原本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但现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国无宁日,甚至国家分裂,与旧中国多有相像之处。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国外插手和国内少数人呼应,在政治发展道路选择上出现失误,导致国家和人民遭殃的严重祸患,有的还导致万劫不复的恶果。
回顾60年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展望民主政治建设的美好前景,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定要十分珍惜一百多年来付出沉重代价才探索得来的宝贵收获,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青海民族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