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大制度的几点认识

日期:2012-12-28
字体:【 打印本页

在人大工作的10年,在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我和同志们一道,加强学习,深化调研,依法履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见证了10年来我省人大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人大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用一句话说,是指由人民选举并委托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具体说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和运作的原则和机制,同时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互关系的原则和机制。所谓原则,最重要的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其次是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和运作原则。所谓机制,体现为三个“关系”的机制:一是人大和人民的关系,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一府两院”和人大的关系,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三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即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同时还应当包括各级人大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的机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特点和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的发展目标前进。正如邓小平强调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的要求,集中人民的意志,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到现在,我国所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纲领、目标、政策、措施,都是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上升为全国人民的意志,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令的形式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去实现的。近些年,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涝、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八方支援,取得一个又一个抗灾重建的胜利,这同样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保证了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我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多年来,各民族地区认真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政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党通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作出决定,才能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党领导国家事务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政治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是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的最有效、最根本的制度。首先,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适时地把反映人民意愿、被事实证明是稳定、成熟和科学的政策,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以实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又保证自己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键。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目的,依法治国是手段。党的领导的根本作用,就在于运用依法治国的手段,达到使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再次,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程序和法制基础。依法执政将是我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实际上就是提高全党通过依靠国家政权和通过依靠法律这两个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最根本的是两条,其一是依法执政、依法领导和率先守法,执政党守法就是从根本上尊重和服从人民的意志,也就是从根本上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二是要保证法律的有效性,这应成为党在建设法治国家时的当务之急。

四、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人大工作要增强实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人大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决不能另搞一套,更不能与实际脱节。只有这样,人大工作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几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省人大常委会认清大局,把握重点,充分发挥好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加强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方面的工作,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做好人大工作必须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只有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大工作才能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在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立法工作中,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立法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平等权利,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制定的法规条例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在监督工作中,始终抓住社会普遍关注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法实施监督,保证了法律法规在我省的顺利实施,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经过数代青海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青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人大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一代代人大工作者不懈努力,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根深叶茂、深入人心,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