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我带领青海省人大常委会考察团一行7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考察活动。台湾,多么熟悉的名字,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此次台湾之行,虽然时间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从北京出发,飞机一直在海上飞行,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眺望,浓密的云层在阳光的照射下平坦如砥,仿佛冬日里雪后一望无际的原野。很快,飞机穿过云层,地面上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蔚蓝的大海、碧绿的岛屿、苍翠的山峦、拖着白浪的帆船、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令人目不暇接。从机场办完手续,接站的大巴载着我们穿过市区,前来迎接我们的台北市经贸协会副秘书长林励秀女士向我们介绍起台湾来。林女士性格爽朗,快言快语,从台湾的基本情况到自然风光,从风俗习惯到美食佳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听着熟悉的普通话,看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仿佛穿行于中国江南的某个城市,没有丝毫生疏的感觉。
就在当晚的宴会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台湾人的热情和对大陆人的友好。台北市经贸协会秘书长刘志旋一行出面接待了我们。丰盛的美食、香醇的高粱酒充分表达了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席间,我们不由自主地一起唱起了共同熟悉的歌曲,在融洽的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台北经贸协会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考察参观了日月潭、阿里山、故宫博物院、中台禅寺、中山纪念馆,并与青海同乡会人员进行了联谊。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源来自合欢山,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因发电所需,在其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潭中有一小岛,远看恰似浮在水面上的一弯弦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日月潭之美在于水、在于山,湖面辽阔,立足高处远眺,碧绿青翠,山端薄雾缭绕,如轻纱般游来荡去,此情此景,让人心醉。
以日出、云海、森林、繁花名闻中外的阿里山是台湾又一著名景区,阿里山由18座大山组合而成,山虽不高,却险峻陡峭、挺拔壮美,集北方山脉雄浑与南方丘陵秀丽于一身。大山被绿色覆盖着,树木花草品种繁多,类别丰富,高大的乔木耸立,种类颇多的灌木围绕在乔木林中,许多不知名的山花点缀于林间,像一座天然植物园。一道道山泉在山崖上跌宕飞溅,似银珠般洒落下来。云雾缭绕在山腰,山峰漂行于云中,轻柔的海风吹拂着椰树翩翩而动。在海拔2000多米的林区,一片片柳杉树、铁杉树、槟榔和毛地黄,让人赏心悦目,沿着林间栈道前行,你可以看到一棵棵神木演绎着精彩,侃侃而谈的“三兄弟”风流倜傥、挽腰连臂的“四姐妹”亲密无间,几代同堂的“二代木”、“三代木”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奇迹,更有一对树梢儿纠结而呈龙飞凤舞之姿的老树,被人们称为龙凤配,孰龙孰凤,任凭观者想象。
台北故宫博物院集宋、元、明、清四朝宫中收藏,它的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将清朝退位的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开始清点宫中文物,并设立故宫博物院。民国14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此,后代皇室之收藏,宫廷稀世之珍品,民众皆可自由进出观赏。这些藏品中不乏珍品名贵,如清恭王府紫檀家具、北宋陈搏书联,北宋苏轼书黄州寒食诗卷、唐春雷古琴、春秋子犯编钟、北魏以来历代金铜佛像、唐玄宗禅地祗玉册、近代张大千画庐山图卷等,而大量的史前玉器、陶器、商周铜器,以及清嘉庆至近代的名家书法作品,都能弥补故宫原有收藏的断层与欠缺。
中台禅寺位于南投县的埔里,从规划到竣工,历时10年,由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设计。中台禅寺主体建筑以石材为主,象征修行的坚固和永恒不变。从侧面看,主体建筑仿佛是一位在青山中禅坐的行者,从正面看,则像蓄势待发的喷射机,象征禅宗“顿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无上心法,设计兼具时代开创新意与绵长的禅宗古意。中台禅寺开山方丈为上惟下觉老和尚,是四川省营山县人,30岁时剃披出家、受戒,先后到过宜兰吉祥寺、新竹圆明寺等地闭关,后从香港返回台湾,继续他的清修生涯,中台禅寺成为众多佛教信众的信仰中心,慕名而来的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
台湾是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处处是景点,除了前面讲到的一些景点外,我们还参观了垦丁公园、长春祠、礁溪、孙中山纪念馆等。台湾人做事认真,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类似日本人的“一期一会”,即一生一次。全程陪同我们的台北市经贸协会机要特别助理何志峰先生十分敬业,考察中,他尽职尽责,每项工作都办理得很到位,每件小事都做得很认真。我们有些过意不去,告诉他有些事没必要过于认真。他说:虽然我一生会为许多朋友服务,但为你们服务,恐怕一生只有这一次机会,如果做得不好,你们会不高兴、不满意,我也会终生后悔和遗憾,所以我一定要尽我最大努力为你们服务,让你们满意。台湾《旅奇》周刊报道了我们的考察活动情况,并介绍了青海的旅游资源。在台湾,我们还见到了青海老乡,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青海同乡会安排的招待晚宴上,我们认识了前任会长张先生和郭先生,两位老人都80多岁了,但身体十分硬朗,精神矍铄,更难以想象的是他们离开青海60多年了,但口音始终没变,一口地道青海方言让我们感到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青海,感到了家的温暖。台北市经贸协会的领导也特别热情,在经贸交流和考察期间,每天都要详细询问我们的活动情况和感受,了解每个参访成员的身体状况,征求对工作的改进意见。回到西宁后,刘志旋秘书长还发信息向我们问候,使我们十分感动。
几天的经贸考察、交流和参观,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离开台湾已经多日,但台湾美丽的风景长久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更有那美酒般醇香的友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大陆和台湾人民的这份骨肉情、同胞爱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毕竟,血浓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