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视民生、反映民意、维护民权、实现民利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乐都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在改进监督方法、增强监督实效上狠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和谐乐都的建设进程。
一、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切实突出民生主题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关注民生贯穿于监督全过程,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履职行权。2009年共开展了17项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活动和专项工作报告听审工作,其中涉及民生的12项,占70.5%;在2010年计划开展的20项监督工作中,涉及民生的达12项,占60%。为了确保常委会监督计划充分体现民意,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每年年底还安排办公室、各工作委员会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积极主动地与“一府两院”分管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联系沟通,初步协商确定下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向主任会议提出建议;主任会议适时对监督计划是否围绕全县工作中心、是否体现群众要求进行讨论研究、调整补充,在此基础上,报请县委同意后,提交常委会通过,再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计划符合民本思想,突出民生主题,做到了合乎民意、顺应民心。
二、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一是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人大常委会的主体是代表,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常委会一方面积极引导代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反映群众要求;另一方面,在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办理质量上下功夫。2009年,在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立足乐都实际,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出了83件意见建议。闭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交办会,转交“一府两院”办理。“一府两院”按照意见建议的性质和要求,采取落实办理单位、办理责任人、签订办理责任书和加强督办等措施加大了办理力度,使83件意见建议年底前全部办理完毕,代表满意率在95%以上。
二是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常委会不断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完善信访处理办法,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属于人大监督职责范围内的重要来信来访主动办理,对不属于人大职责范围内的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2009年,共受理群众来信27件,接待来访群众41人(次),基本上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通过办理来信来访,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了来信来访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积极开展“访民情、解民意”活动。常委会把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访民情、解民意”活动作为代表紧密联系群众,倾听和反映群众呼声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9年,全县1151名县、乡(镇)人大代表深入选民、深入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情况等走访、视察活动,掌握了大量实际情况,征求到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此项活动开展以来,人大代表共走访农户2400余户,征集到涉及农业、交通、环境保护、水利、教育、医疗卫生、通讯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76条,县、乡(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了办理或答复,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了代表参政知情渠道,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三、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民生监督,有力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了关于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有关情况、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等4项视察、调研活动。通过视察、调研,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全县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意见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建议,县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教育布局调整力度,使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454所调整到了目前的133所,校均学生规模从2007年的195人增加到330人,基本实现了“一个乡(镇)一所中心学校,中心学校辐射管理小学,高中优质资源相对集中,职业学校规模逐步扩大”的学校布局调整目标。目前,全县正在进行第三轮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调整,全县学校总数将由现在的133所减少到41所,其中完全小学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制定出台了《乐都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乐都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及应用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认真付诸实施,使全县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教育资源配置继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强化民生监督,有力促进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医疗卫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稳定县乡合作医疗管理人员、加大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意见建议。县人民政府积极采纳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加大整改力度,使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合率达到99.6%,累计为21425人(次)参合农民报销住院医药费1914.1万元;先后争取资金1203万元,为全县369个村全部修建了村级卫生室,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村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实现了“一村一室”的目标。同时,开展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活动,促使药品和食品卫生监管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药品、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建立药品、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标本兼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强化民生监督,有力促进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常委会把积极推动中央、省、地、县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作为应尽之责,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监督工作。近年来,先后视察和调研了全县历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卫星村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等工作情况,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设施农业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管护、加快广电设施安全有效运转、加强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的比例,扩大覆盖面等意见建议,有效发挥了监督职能,使各项惠及民生的政策落到了实处。截止2009年底,县人民政府先后投资50余万元,改造了八家顶、大峡两座主干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和接收转播设施;筹集资金36万元,用于20户以上自然村电视覆盖工程。全县19个乡镇建设了140个电视卫星地面收转站、17座调频广播转播站、61个卫星村、农村小片网9个,全县广播电视“户户通”接收设备达到5900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7%,完成了81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有效解决了偏远贫困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1920万元,完成了1000户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先后投资1.1923亿元,完成了19个乡(镇) 330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受益群众达209405人。
强化民生监督,有力促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常委会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监督。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调研、视察等方式,加大了对工业企业治污减排、县城规划和建设、全县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国有企业改制、城市建设贷款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情况等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工业企业治污减排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在相关部门及各工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下,全县治污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业企业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治污减排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对此,常委会在去年年初就将听取工业企业治污减排专项工作报告列为常委会一项重点工作,组成调研组会前专题调研,常委会上专题听审了县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整治和监管力度,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等意见建议,督促政府提高对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强化措施,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完成了县城内5家铁合金企业15台矿热炉30个直排烟囱的封闭、切割工作,改造了2家水泥生产企业的除尘设施,完成了3家碳化硅企业冶炼车间的半封闭建设,搬迁了高庙、老鸦地区的42家石灰生产企业,有效保护了县城及周边地区环境,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作者系乐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