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就是命令

日期:2010-08-23
字体:【 打印本页

        8月14日,全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在西宁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人杨占泉荣获“全省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杨占泉同志临危受命,担负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参谋长付立兵同志的指挥车保障任务。他驱车18个小时到达受灾点,连续7天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高质量高效率提供服务,安全顺利并圆满地完成了车辆保障任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四川公安消防总队领导和全体官兵的一致赞扬,也为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赢得了荣誉。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14日下午6时整,省人大常委会接到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命令,派遣车辆运送四川公安消防总队官兵318人到灾区。在接到车队队长电话时,正在看电视地震报道的杨占泉同志二话没说,积极响应,来不及与妻子、家人告别和准备洗漱用具,就以最短时间出车赶到了西宁曹家堡机场,于晚上8时连夜赶赴玉树地震灾区。能早一秒到达,灾区人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他抱着这样的信念,始终精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小心谨慎驾驭,坚持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疾驶灾区。由于地震上午刚刚发生,一路上前往玉树州结古镇的车辆很多,加之受地震影响造成山体滑坡和路面塌陷,行车非常困难,不到800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18个小时,终于安全顺利赶到了灾区,为抢险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灾后的结古镇满目疮痍,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受伤的灾民。曾经多次出车保障常委会领导同志到玉树考察工作过的杨占泉同志心情十分深重,在灾情面前,他振作精神,勇敢面对,按照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把这次车辆保障任务作为履职尽责的重大使命和抗震救灾的具体行动,坚持全身心投入,从到达受灾点的那一刻起,就顾不上旅途疲劳和吃饭休息,一方面积极保障抢险指挥用车,保证车况良好,做到随叫随到,先后马不停蹄地保障了在结古镇汽车站、民族宾馆、玉树县政府、下拉秀乡、仲达乡等地的救援任务;另一方面主动配合抢险人员,积极参与现场抢险救灾,奋力救援,为能多抢救一个生命出力,充分展示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抢险救灾的精神风貌。
        在参与救援的7个日日夜夜里,杨占泉同志始终坚持有困难自己克服,有问题自己解决,绝不给当地政府和四川消防总队领导增添负担。面对余震不断、没有开水喝、没有热饭吃、没有帐篷用等诸多实际困难,他没有怨言,坚持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就吃一口干粮,到了晚上就睡在车里,始终就这样坚持了下来。持续的高负荷工作和高强度的保障任务,使他疲惫不堪,体力透支很大,但他没有退却,没有懈怠,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保持了忘我的精神状态。
        不久前,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给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来感谢信。感谢信中说,在此次任务中,贵单位车队司机杨占泉同志受命积极配合我部行动,表现突出。他一路不畏疲劳,率领、引导我部车队安全顺利抵达灾区;他一路细心关怀,积极向我们介绍沿途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及卫生、安全常识,为我部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玉树县繁忙的救灾中,杨占泉同志顽强地克服了气候环境恶劣、食宿条件简陋、工作强度高、休整时间少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不说一声累、不叫一声苦,毫无怨言地参与到我部抢险救援任务的执行中,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协调各方关系,主动协助沟通交流。他优异的工作表现、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和勇气,赢得了四川消防官兵的一致好评和赞扬。我们深感“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杨占泉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海与四川人民永远心连心、手牵手,他展现的是最宝贵的赤子之心,是最可敬的匹夫之责。
        杨占泉同志除了身临一线援救外,还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当得知常委会机关正在组织广大党员开展赈灾捐款和交纳抗震救灾党费后,及时打电话通知同事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钱交上,为灾区人民早日度过难关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