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日期:2010-11-22
字体:【 打印本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病有所医目标的必由之路。在9月27日至30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副省长张光荣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9年4月国务院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后,省政府及时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措施,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全省医改工作。省政府决定三年总投入104亿元,保证医改五项重点任务的完成。其中原财政投入基数资金73亿元,新增投入31亿元。各州(地、市)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及组织协调机构,保证了医改工作有序开展。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和省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扎实工作,基本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为下一步深化医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省政府围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工作,共有10个方面34项具体任务。经过各地区、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完成了10个方面34项具体任务中的32项,完成国家任务目标的94.1%。其中超额完成五项:一是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障面方面。2009年全省有334.3万农牧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6.8%,比国家要求高6.8个百分点。二是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方面。将参加新农合农牧民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44.3元提高到84.3元,人均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4.3元提高到104.3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务院关于新农合筹资标准翻番的目标。三是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方面。2009年国家要求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我省将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列为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地区,试点县占全省总县数的37%,高于国家要求7个百分点。四是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方面。在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全省又新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项,即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贫困家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唇腭裂患儿免费矫治,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五是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经过积极争取,西宁市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同时,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医保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办法,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为了督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根据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组成以刘春耀副主任为组长、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国建为副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和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从3月上旬开始,先后赴海南、贵州、浙江三省和省直有关部门及单位、西宁市、海南州、海西州,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省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全面部署,有序推进,进展顺利。调研组建议,一是要尽快出台深化医改配套文件。二是要着力完善医改投入长效机制。三是要注重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四是要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是要扎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在审议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马福海副主任说,张光荣副省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感到去年以来,省政府对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推进全省医改工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报告中完成了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许多项目都高于国务院要求,工作富有成效,基本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医改工作,全省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希望省政府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注重稳步推进,始终突出把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意见》与切实解决青海的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要在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上下功夫;始终突出把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意见》与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医改的最终目标,使全省的医改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
        刘春耀副主任说,听取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是常委会工作要点确定的全年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其中一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国家继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又一大民生工程,温家宝总理讲用十年时间拿出8000亿元解决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医改情况之后作出的英明决定。为了推进我省医改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带着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教科文卫委员会赴海南、浙江、贵州三省,考察了解兄弟省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的经验与做法,引发了个人对我省医改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年省政府在全力抓抗震救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了医改工作,五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有些甚至超额完成了国家目标,整体推进是富有成效的。对政府在推进医改方面的工作表示满意。党中央国务院对医改下了很大决心,目标宏伟,但医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和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推进我省医改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坚定信心,稳步推进。我们既要看到国家和省上对医改工作的坚定决心、付出的巨大投入,也要充分地估计到医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入分析全省医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医改配套文件。从青海集中了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多民族聚居和诸多困难矛盾集中体现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两项制度在推进中产生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注重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科学合理设置医疗机构及人员编制等等。在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文件中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既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医改政策,也要着眼于从青海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和反复。三要加强调查研究,突破两个难点。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二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四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财政投入,以坚强的领导和积极的财政投入确保全省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昂毛副主任说,省政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医改工作,认真研究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和方案,保证了工作进度;加大了投入力度,拿出104亿元资金,保证了医疗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围绕工作重点,把深化医改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稳步推进,进展顺利,工作成效显著,为我省的医疗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几点建议:一是医疗改革时间长、范围广、任务重,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要根据我省的实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二是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三是要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四是要制定完善合理并且符合青海实际的配套文件。
        蔡德贵秘书长说,省人民政府在推进和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始终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立足我省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全省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一是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参合率达到96.8%;二是实行药品公开招投标,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达到23.92%,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三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条件得到改善;四是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五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促进服务均等化;六是在深化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玉树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工作,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建议按照继续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更多支持,进一步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使这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官却乎才郎委员说,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医药卫生事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建议,第一、现在去各医院看病,基本都采用仪器来检查,但各医院之间互不认可检查结论,如病人在某医院检查未果,换其他医院就诊,原来的检查结果或结论不算数,又需要重复检查,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必要的负担,建议尽快尽早地研究出台有关制度,规定有关医疗机构对患者在一定时限内的检查结论能够认可有效,从而切实有效地减轻患者负担;第二、建立和落实大医院专家定期赴基层医院巡诊或坐诊的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医院就诊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基层的医疗需求,还可以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刘同德委员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新医改体现了政府主导、公益主体、覆盖全民和福利均等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青海作为新医改试点省份,在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加强领导、全面部署、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与群众需求不均衡;财政投入有限,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卫生系统人员编制短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等。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点功能,实现“一卡通”。二是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编制,解决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三是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建立长效财政补偿机制。
        曲旦委员说,医改是国家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关心、人大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次医改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公益性。我省医改工作经省政府的巨大投入和相关部门的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一要尽快出台吸引民间医疗资源、扶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措施。二要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三要新建一个体检中心,解决干部体检及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
        格日力委员说,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农村医改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值得肯定。建议:第一、加大医疗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而且要尽可能培养在基层当地留得住的人才;第二、加强社区卫生院的建设,建立大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这样一种机制;第三、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医疗公平问题。
        朱春云委员说,我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建议:一是加大医疗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并充实到基层和农村;二是在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着力突出培养学术领军人物;三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惠民政策长效机制。
        程苏委员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一是尽快在全省实行“一卡通”;二是在医改中,公立医院实行全额拨款;三是对民营医院出具虚假报告的问题,卫生部门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四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基层医疗诊治水平。
        黄梓平委员说,总体上看,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特别是从2009年实施的“新农合”政策,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提几点建议:一是要把握好公立医院的公立性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在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要承担起对群众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的义务;三是进一步提高医学院学生的培训质量,重视临床技能的提高;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