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四个落实” 不断提高办理信访水平

日期:2009-12-25
字体:【 打印本页

        化隆回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稳定、促和谐的要求,在实施新的信访制度工作模式中做到了“四个落实”。
        一是制度落实。为了使人大信访工作逐步走上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程序性、规范性、职责性的工作规定。制定了省人大及海东人大交办信访件的处理办法和工作流程,规范了接收、办理、反馈材料上报及归档等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了批阅重要信访事项制度、信访事项办理制度、联席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制定了信访人员职责。完善了处理信访案件审批表、信访案件传文单、重要信访案件阅批单等,使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
        二是领导落实。分管信访的常务副主任担任各单位信访联系的召集人,坚持做到领导抓、抓领导,领导“亲自批阅,亲自督办”,使统筹协调的力量得到了加强。首先,较好地坚持了信访工作报告制度。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十分重视信访工作,每季度听取信访工作办理情况的汇报,每半年召开一次有关单位参加的信访会议,每年在人代会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利用一定篇幅向代表报告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自觉接受代表和群众的监督。其次,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阅批督办。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强调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鼓舞了信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搞好人大信访工作的信心。对重要信访案件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进行个案监督。再次,认真实行主任接待周制度。据统计,从2009年常委会领导及办公室共接待来信来访群众41件(次),来访人数达170人(次),办结率100%。直接协调解决了7件信访,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好评。
        三是责任落实。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由专人负责,并做到责任到位,任务明确,从而使信访人员做到“五心”即“热心”。坚持做到“以一张笑脸相迎,一杯茶水暖心,一声问候贴近,一个满意的解释送行”,并告知来访人信访室的电话号码,便于询问来访结果,尽量降低信访成本。认真倾听群众心声,用热心感染群众,用真情化解矛盾。“耐心”。在接访中常遇到一些上访人素质不是很高,有的表达能力不强,情绪激动,出言不逊,工作中都是耐心细致的倾听陈述,让他们泄泄火,消消气,再理顺情绪,解答问题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情心。”到人大机关上访的群众,大多数是到过许多部门没有解决或者解决不满意的问题,群众来访一次不容易,做到换位思考,总能站在来访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誉。“真心”。对来访者求决和咨询的问题,信访工作者总是帮助分析找准问题根源,提供法律服务,有时还积极参与落实办理来访事项,很多信访人感动地说:你们这样的工作方法,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用心”。信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错综复杂,只有用心倾听上访人的陈述,从中分析和判断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是督促措施落实。一方面县人大常委会定期召开主任会议,对重点信访件进行督办,督查,并听取专题汇报。另一方面注重办理结果。人大信访工作,不仅仅限于接待和批转,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有力的落实,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突出督查督办环节,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海东人大工作委员会交办的信访事项作为重点。实行一案一立,一案一函,及时交办,认真督查督办,采取上门督办,发函督办,会议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巴燕镇地滩村退职教师祁有祥有关工资问题、师守福等7人关于请求适当安置等信访件,都安有关时限办理完毕,同时以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全面有效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作思路和监督工作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要求,力求达到“处理一案,解决一片,举一反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目的。
        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中通过“四落实”,形成了统一组织领导、相互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从而使信访工作交办渠道进一步畅通,机制逐步衔接,解决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访件“空转”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信访工作的合力效应初步显现。

(作者单位:化隆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