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舆论监督有法“撑腰”
据《人民日报》报道,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关于加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推动工作落实的决定》,以立法的方式为舆论监督“撑腰”。该决定指出,“新闻单位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情况的舆论监督,对有错不纠、拒不接受监督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强调要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执法事项的监督力度,杜绝行政机关执法不力、执法不规范及越权执法、滥施处罚的现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求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加强经常性检查,自觉纠正违法问题,并将执法责任制的考核纳入目标管理。
去年12月,昆明市专门设立了行政效能新闻监督办公室,同时在昆明人民广播电台开设“昆明零距离”行政效能监督热线,对全市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效率、效益、效果进行监督。(摘自《人民日报》)
吴忠市:应打破人大代表任期终届制
2008年11月中旬,吴忠市人大常委会在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汇报吴忠市人大代表工作时提出建议:有的代表不认真履行职务,没有发挥人大代表应有的职能,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代表履职考评机制,打破人大代表任期“终届制”。同心县人大常委会也提出,部分代表缺乏履职意识,将代表职务作为一种摆设,认为代表只是参加人代会,听报告,填选票;还有的代表主动性差,在任期内从不与选民联系,从不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从不提出意见和建议。青铜峡市、盐池县人大常委会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他们一致认为,对于那些履职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群众口碑不好的人大代表,应令其辞职,打破人大代表任期“终届制”。(摘自《中国人大网》)
松桃县:会前调研充分 会上建议实在
在近日召开的松桃自治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与会的226名县人大代表向“一府两院”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93件。这些建议在质量上较往年有所提高,建议基本围绕“一府两院”在今年即将开展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
据悉,为组织和引导好此次建议的提出,县人大常委会从去年6月份就开展了代表履职知识培训,同时多次组织县人大代表对灾后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热点难点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视察、调研等。
(摘自《人大论坛》)
甘肃省:人大立法顾问制度助推地方立法进程
去年8月,甘肃省聘请刘生荣、张佺仁等11位法学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批立法顾问。此次立法顾问任期仍为5年。
聘请立法顾问是地方立法工作的一项有益探索,甘肃省从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开始设立立法顾问,1999年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开始正式聘任,作为一种制度于2001年写进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立法顾问的主要职责是: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主持草拟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参与审查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并提出意见;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围绕地方立法开展调查研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立法工作的建议;开展地方立法理论研究等。立法顾问的主要作用在于全方位地为法规质量把关,既要是从法理的层面上思考、论证、把关,还要从实践方面把关,看法规有没有针对性、实用性,能不能行得通。
甘肃省建立立法面部制度以来,立法顾问们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国家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活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全省的地方立法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近年来历届立法顾问们为近60部国家法律草案制定、修改和115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草案的制定、修改,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许多意见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
(摘自《中国人大网》)
舟山市:定海区法院案例报告进人代会
在不久前举行的舟山市定海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看到了一份特殊的附件———法院案例报告,作为法院工作报告的附件,独立成册,深受代表的好评。
定海区法院此举意在向人大代表直观、通俗地展示法官如何适用法律审判个案,追求公正的过程,更好、更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由于区人代会上基层人大代表较多,自2005年以来该区法院就选取典型的刑事、民商、行政、执行等基本案型,由案情简介、法院裁判、法官评析3部分内容组成,突出浅显易懂和可读性。王松华代表说,法院审判工作专业性强,普通人大代表要审议好法院工作报告,是个难度不小的“技术活”。现在,区法院以生动典型的案例作为工作报告附件,直观、通俗地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既有助于代表提高监督能力,也是对人大代表的尊重。
(摘自《浙江人大》)
广州市:人大代表会场发飙令人深思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参加人代会是代表行使职权的重要途径。广州人大代表对“领导”代表不到会“发飙”,折射出许多令人深思之处。
据《齐鲁晚报》报道,在今年广州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人大代表方土在发言中问:“书记领导们去哪里了?”“如果我们的发言相关的部门或领导没听到,那我们的声音就不能很好地传达。领导们若再不来参加讨论会,我明天就不来了!”当天下午,被“批评”的区委书记在小组讨论会上解释,上午因为手头琐事太多亟待处理未能到场。但他同时强调自己只能“部分改正”,因为下午还是有事要处理,第二天应该能到场听会。下午4时30分左右,这位书记向小组长告假,因有上访事情要处理,不得不提前离场。代表方土在随后发言中回应此事,他说,“这事错不在书记,错在官太大,政府的事情太多,人大一年开一次会不容易,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碰撞才有灵感,为政府出谋划策,如果大家都不敢说话,这个会就越开越疲惫了。”
(摘自《山东人大》)
“白话新风”凝聚民心
在两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多次以口语化的文风来表达报告的宏大内涵。这种发端于胡锦涛一句“不折腾”的“白话新风”正在深刻影响中国政坛。
“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温家宝总理“大白话”式的报告共被代表们报以30余次的掌声。
吴邦国也曾对全国人大工作报告起草班子表示,自己就喜欢讲大白话。
贾庆林
在政协和人大的两场开场新闻发布会上,赵启正和李肇星两位新闻发言人一改以往政协、人大发布会的严肃有余而轻松不足,回答记者提问幽默诙谐,语言几乎全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
参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透露,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温总理提出一个要求,要让普通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
分析人士认为,明白易懂的会议报告,其意义远非口头到书面衔接那么简单,而是对于增加政治透明度、民众参政意识至关重要的细节。在经济形势严峻、维持社会稳定压力加大之际,中国政坛刮起了一股以“让老百姓听得懂”为宗旨的“白话新风”,这种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和国民沟通、让政治从庙堂高阁走到田间地头的做法,引起了国民的强烈共鸣,大大凝聚了民心。
(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