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全国各族人民期望和重托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奏响了坚定信心、克难攻艰的嘹亮号角,如春雷响彻寰宇,似战鼓催人奋进。
回眸2008年,我们看到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倾耳2009年,我们听到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豪迈誓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这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放眼神州大地,处处是行动和落实的身影: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上描绘着更新更美的图画。
审视人大工作的实践,我们有诸多深切的体会和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人大和“一府两院”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本质区别。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大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风险考验着我们。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行使职权,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保障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努力把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