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专业队伍建设

日期:2009-04-27
字体:【 打印本页

二月的河湟大地,一片银装素裹。27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带领卫生界的省人大代表冒着风雪、顶着严寒,带着全省各族人民的重托,先后来到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新庄中心卫生院及申南村卫生室,认真察看医疗设备,与患者、卫生工作者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治病就医和医保制度落实情况,共同探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我省农牧民健康工程顺利推进,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为各族群众病有所医打下了较好的硬件基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减轻病患群众治病就医负担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但从目前看,县乡村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编、医务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代表们在视察中了解到,湟中县应配置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18人,现有1816人,尚缺302人,缺编数占应配置数的15%。该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78人,其中自收自支和招聘人员30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按照国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规范》要求,该县疾控中心应有编制60人,现实有40人,其中政府核定编制28人,核定编制占应有编制的47%,实有人员占应有编制的67%,难以承担全县15个乡镇45万群众疾病预防和控制任务。该县第一人民医院自2000年以来退休和调动的人员较多,但从未招聘新的人员,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上新庄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28人,其中政府核定编制15人,占现有职工总数的54%;大专以上学历的18人,占现有职工总数的64%;中级职称2人,仅占现有职工总数的7%。由于县、乡医疗机构核定编制少,人员不能及时补充而出现断层,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小,结构也不合理,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在湟中县存在,而且是全省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代表们建议,省政府应高度重视,进一步拓宽关注民生的思路,统筹兼顾,使这些问题得到认真解决。

在视察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针对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现状指出,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期望值的逐步提高,我们不仅要重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还要着力解决“治好病”这一根本问题。要“治好病”,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医疗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卫生专业队伍建设,突出解决“有人治病、有能力治好病”的问题。省政府及人事、卫生部门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找出一条“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科学发展之路。当务之急是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根据省情实际,适当放宽编制要求,招聘一批医疗卫生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注重解决好“有人干”的问题。同时,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州级医疗技术骨干、县级优秀临床医师、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村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解决好“能干事、干成事”的问题,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