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药品价格虚高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通过执法检查和跟踪监督,努力督促解决这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2005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省部分地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情况进行了检查。7月,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专题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了督促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不断加大监督力度,2006年3月,常委会又安排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对政府有关部门整改落实情况跟踪问效,这在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史上尚属首次。通过这次跟踪监督,不仅使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延伸,监督机制更加完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药品管理法在全省的有效贯彻实施,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原先两县合设一个药监分局的县均于2005年底单独设立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对没有设置分局的16个县(区、行委),省政府将在“十一五”期间设独立的管理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县级药品监管执法主体缺位、监管存在盲区和越级跨区执法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全省农牧区开展的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在全省396个乡镇、4071个村及牧委会建立了药品监督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96%;在41个县、366个乡镇、3280个村及牧委会建立了药品供应网。三是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全省农牧区药品配送价格平均下降10-20%,一些农村常用药品的零售价平均下降15%以上,缓解了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四是加大了对药品市场的整治力度。对省内3710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查处假劣药品(医疗器械)3620个批次。对全省51个持有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2360个制剂品种进行了整顿和规范,引导药品市场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五是对省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和GMP、GSP认证跟踪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确保了药品生产、经营质量。六是建立了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及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加强对药品广告的监管,努力解决违法药品广告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