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谱写人生新篇章

日期:2005-09-22
字体:【 打印本页

    张文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年仅

27岁,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沐浴下,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在属于自己的那块黑土地上辛勤耕耘,发展温棚经济,使自己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成为全乡致富女能手,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广阔的黑土地上谱写着她最新最美的人生篇章。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设施农业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2000年,具有高中文化、思想活跃、不甘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靠几亩地种上小麦、洋芋、油菜这几类作物养家糊口的她心中萌生了建温棚,种植蔬菜的念头。当时,作为青山乡这样一个地处脑山地区的广大农民来说,这是谁都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她的心中也是疑团云云———丈夫及其家人是否同意?建棚资金从哪里来?种什么?技术到哪里去学?以后销路、效益如何等等。她怯涩地把这一想法先告诉了丈夫,出乎意料的是,丈夫及家人一致同意并表示大力支持。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建设温棚资金是基础。她在筹措解决资金问题上,得到了丈夫的鼎力支持。丈夫杨旦欠是村委会副主任,为支持妻子,为解决资金,他多次奔走,在村委会及乡政府的支持、协调下,乡信用社为她解决支农贷款12万元,她又从亲戚朋友处筹资了4千元,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兴建了2栋温棚。温棚建好了,可技术是关键。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下,她先后二次赴甘肃张掖地区实地学习温棚种菜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广泛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温棚种菜的书籍与资料。几个月下来,她很快掌握了温棚种植蔬菜技术,开始了她的温棚种菜生活。从最初种油菜,到不断引进种植西芹、菜瓜、黄瓜等品种,她的蔬菜品种不断增多,技术日趋成熟,效益也在不断增长。2003年又从县农业银行城关营业所、乡信用社贷款18万元,扩建了6栋温棚,使她经营的温棚达8栋,占地面积达4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自从她2000年种植温棚蔬菜以来,年平均收入达1万余元。她的蔬菜销路也逐步走进了市场,她种的西芹鲜嫩、味美,上市后畅销于城关、多林两地的农贸市场,一度成为抢手货,且慕名到温棚买菜者络绎不绝。几年的经营中,她认识到依靠科技是增收致富、改变贫困面貌的最终途径。为不断探寻新的发展空间,今年初,她把1栋旧菜棚改建为圈棚,饲养了30多头猪,走上了种菜与养猪“互帮互助”的发展路子,这样既可解决温棚蔬菜的肥料,又拓宽了增收渠道。她的暖圈引来了村里不少妇女的参观和青睐。

    张文姐的致富之路在青山乡利顺村的妇女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在她的带动下,村上的妇女们也纷纷建棚种菜,目前全村已建温棚达13栋,且集中连片,成为全乡惟一一个建棚种菜的村。全村开始种菜,张文姐比以前更忙了,她毫不保留地给姐妹们手把手地指导,教技术、防病害,得到全村人的赞扬。她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带领全村妇女致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县人大代表的职责,在每次人代会前,利用种菜时机,与村民交流,总结并提出发展大棚经济、增加农业投入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会间,认真审议各项报告,积极发言,为“三农”鼓与呼。

    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如春风般暖上她心头,更使她信心倍增。春潮满眼来,展前如朝霞。张文姐孜孜以求,不断奋进,她珍惜这份厚重而有价值的经历,更加坚信,她及她的父老乡亲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作者单位:大通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