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函

日期:2010-01-07
字体:【 打印本页

省人大常委会:
        《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意见的通知》(青人大常字[2009]29号)收悉。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努力促进我省未成年人事业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
        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以我省出台的《“法律七进”职责分工意见》、《青海省“法律进学校”指导意见》等措施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在校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学习内容、方法措施、具体要求和组织领导。全省各中小学按照“法律进学校”的要求,把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依法治校活动,进一步规范校园依法管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效果,以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易受侵害等问题,积极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及热心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并组织开展了暑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夏令营、法律知识竞赛、征文、观摩法庭、在校园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紧紧依托已经初步建立起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和法制宣传教育基地,通过扩大家长学校规模,继续加强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深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法制实践活动,在校园定期开展治安防范、交通知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等工作,将法制宣传教育直接深入到未成年人身边,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结合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为载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构筑未成年人遵从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各地及相关部门针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时有反弹的问题,强化措施,多措并举,堵疏结合,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技术监管,有效封堵不良信息。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快全国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控平台建设的通知》精神,不断完善网吧技术监管平台的建设,初步形成人防与技防、远程监控与实地巡查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技术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已建立的西宁市等10个县市网吧监管平台运行正常。8月以来,有效封堵75种不良游戏网站4145次,封堵41种禁止游戏11次。目前,我省增加实施海东等12个县网吧监管平台搭建工作,力争年底使网吧终端监控覆盖率达到90%。
        二是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管重罚网吧违规经营行为。重点开展了以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超时经营、城乡结合部及农村非法设立网吧、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等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公安部门及时发现、梳理、查证本地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违法犯罪线索,共检查网吧365家,发现和调查淫秽色情网站107个,梳理上述网站上线、登陆、发帖记录共12678条。
        三是建立网上虚拟社区警务机制。在重点网站、论坛、聊天室首页设置网上报警岗亭,在网上论坛和“虚拟警察”的网站,建立了由网站信息安全员、论坛版主和聊天室室主等人员组成的有害信息社会防控力量。截至目前共有125家网站和交互式栏目设立了报警图标。省公安厅和西宁市公安局分别建设了统一模式的网上接处警平台,承担网上案件报警和求助处理、处置工作,共受理省内外网民报警信息259条,其中淫秽色情线索42条、网络诈骗线索31条、网络赌博线索3条、涉嫌盗窃线索2条、网上销售违禁品线索2条、网上反动信息线索24条、网上病毒传播及黑客攻击线索5条、其他线索150条。
        四是集中执法力量,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公安、文化和新闻出版、工商、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协作,建立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网吧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执法工作取得了实效,各部门统一行动,共检查网吧780家次,对未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未落实实名上网、使用公用上网卡等不符合要求的12家网吧进行处罚,限期整改3家。
        五是努力加强社会监督。积极聘请热心群众加入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鼓励群众拨打12318举报电话,形成了属地管理,部门监督,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六是严格控制网吧总量。按照《2008—2009年青海省网吧总量布局规划》坚持从严审批,本着“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同时,加强监督指导,引导网吧改善硬件条件,向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七是加强网吧业主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各级网吧经营业主培训班,邀请专家讲授网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业主守法经营意识,推进网吧行业规范化建设,使网吧从业人员知法、守法、合法经营意识得到提高。
        三、继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部署开展了以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取缔校园周边黑网吧、黑电子游戏(艺)厅、黑歌舞厅等内容为重点的全省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校园周边非法设立的网吧、游艺娱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得到进一步整治,文化市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全省共检查各类出版物市场、书刊摊点757家,印刷企业273家,音像制品出租(售)店165家,公共娱乐复杂场所2040家(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156家(次),无照经营户1124户,依法取缔黑网吧6家、黑电玩室7家、违法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家。共收缴盗版图书、音像制品9690件,其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33本、盗版教辅750册、银狐光碟698张、盗版光盘7345张、书籍864本,净化了学校及周边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涉及侵害师生治安案件的打击力度,集中破获抢劫、敲诈、勒索学生钱物案件、查结殴打学生的治安案件、治安处罚,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截至目前,发生在校园及周边针对师生的各类刑事案件3起,破案3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6.7%。查缴管制刀具800余把,各类仿真手枪240余支,有效净化了全省学校及周边环境。同时,各地公安机关严管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在上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依法从严查处校园周边超速、不按规定让行、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全省已在学校门前设置安装信号灯96处,设置交通警示标志1254处,校园门前施划人行横道线452处,校园周边设立临时停车泊位共421个,处罚超载专用车21辆,报废校车14辆。各地公安消防部门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校火灾危险性大的重点部位的安全大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
        四、加强沟通和联系,尽快建立健全我省未保工作体系
        根据十一届省委第63次常委会关于“恢复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和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批示,由团省委牵头,在广泛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和借鉴兄弟省份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起草了我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经费保障等相关文件和制度,恢复成立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及办事机构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