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 省委 省人大 省政府 省政协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十一五”以来交通建设情况汇报

日期:2010-01-05
字体:【 打印本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首先,向省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对全省交通建设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十一五”以来我省交通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以来我省交通建设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中国民航局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和扩内需保增长等历史机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网、地方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和民航事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和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交通建设、养护、运输、管理协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发展环境,有效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公路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共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211.63亿元。截止2008年底,省会至州府基本通了二级公路、州府至县基本通了三级油路。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6642公里,比2005年增加11658公里,其中高速和一级公路增加99公里,达到421公里;二级公路增加1243公里,达到4984公里;三级公路增加907公里,达到6095公里;四级公路增加9107公里,达到21149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12085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二、三级公路为主的全省“两横三纵三条路”主骨架公路网。今年1至8月份,全省共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1.92亿元,为年计划的72.85%,较去年同期增长8.07%;完成车辆通行费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19.33%;完成公路客运量6400万人,旅客周转量30.34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1%和5.8%;完成公路货运量4893万吨,货物周转量133.9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4.7%和5.2%。去年四季度中央新增4.3亿元交通投资项目按时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今年中央新增3亿元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到8月底已完成投资1.51亿元。
        一是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十一五”以来,相继完成了察汗诺至德令哈、清水河至结古、阿岱至同仁、共和至姜路岭、绿草山至黄瓜梁、天峻至木里、大柴旦至察尔汗等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了西宁西过境、倒淌河至共和、湟源至西海、察尔汗至格尔木、共和至茶卡五个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项目以及格尔木至老茫崖、当金山至大柴旦一期、贵德至大武、曲麻莱至不冻泉、拉脊山隧道、德令哈至大柴旦、冷湖至涩北、囊谦至多普玛等一批干线公路。其中格尔木至老茫崖、曲麻莱至不冻泉公路已建成通车;当金山至大柴旦一期、德令哈至大柴旦、贵德至大武、祁连至石棉矿公路正在铺筑路面,将于今年完成主体工程;其他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下半年拟开工建设湟中至贵德、当金山至大柴旦、大柴旦至察尔汗、德令哈至小柴旦湖、阿岱至李家峡、茶卡经察汗诺至德令哈六条高速公路。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2006年以来,对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及技术状况进行了详细普查,摸清了农村公路“家底”,完善了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建立了项目库和动态更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强化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资金监管和质量监督,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至2008年,全省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4.9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3543公里,新增了183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55个乡通等级砂路,1723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399个建制村通达公路,新建独立桥梁1185座。全省420个乡镇(农牧场)全部通了公路,其中通沥青水泥路的366个,占87.14%;4172个行政村(农牧场大队)中,通公路的3555个,占85.21%,已实施村道硬化的行政村2225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3.3%,平安、循化两县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受益人口超过200万人。
        三是公路运输服务协调发展。“十一五”以来,继续加快了公路客运站点建设步伐,三年建成四级以上客运站及主枢纽27个,乡镇客运站72个,停靠站41个,正在建设乡镇客运站73个。加大港航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设了青海湖、李家峡航运码头,贵德至李家峡、尖扎至公伯峡航运工程也已开工。同时加大运输信息化建设力度,开通了青海省公路水路运输在线网站,建成了全省汽车站务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以西宁公路主枢纽一级汽车站为龙头,以州(地、市)、县等级站为主体,以乡镇客运站为节点,辐射农村(牧区)停靠站或招呼站的客运场站及运输服务网络体系已逐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促进了全省公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全省货运车辆车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吨位低耗油的车辆发展很快,货运大、中、小车辆结构齐全,集装箱、拖挂、半挂、甩挂运输得到较快发展,快速客运、直达客运、普通客运、旅游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竞相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取得初步经验,极大地方便了农牧民群众的出行。2008年全省公路客运量达到8996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42.4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达到680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86.6亿吨公里,公路运输量在全社会运输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客货运输量分别占到全省运输总量的92.59%和73.02%,公路交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铁路建设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铁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实施了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改造工程、兰州至西宁铁路提速工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应急工程。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随着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国家又投入约140亿元,改造建设兰州至西宁铁路增建第二线电气化工程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电气化工程,并支持我省开工建设省内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至木里铁路。青海省铁路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铁路运输能力逐步提高,铁路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目前,青海省境内铁路运营里程1665公里,形成了以青藏铁路为主骨架,以哈尔盖至柴达尔、察汗诺至茶卡、西宁至大通等三条支线为分支的鱼刺状路网格局。同时,柴达尔至木里、热水至默勒、双寨至甘河工业园区、海石湾至民和冶金工业园等通往工业园区和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地的铁路专用线也正在抓紧建设。2008年全省完成铁路货物发送量2310万吨,客运量404.4万人次。青海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铁路运输效能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机场建设进展顺利。2000年以前,青海仅有西宁曹家堡民用机场和格尔木军民合用两个机场,标准低、规模小,只能供安─24型以下小飞机起降。国家于2003年分别投资1.77亿元、1.26亿元实施了西宁曹家堡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和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2007年5月,又投资5.58亿元新建玉树民用机场,今年8月1日已正式通航;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建设工程国家已批复可研报告,开始征地拆迁工作。省内花土沟、大武、德令哈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已启动,正在开展机场选址报批及预可研编制等工作。2003至2008年间,青海机场旅客吞吐量以年均21.2%的速度保持了较快增长,高于行业12%的平均增长水平。青海机场运输飞行架次由7160架次增加至9609架次;旅客吞吐量由32万人次增长至97.2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由2616吨增长至6748.6吨。开通了西宁至北京、上海、西安等19个大中城市的航线,航线总里程达到32149公里。2008年旅客吞吐量达到97万人次,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30万人次。同时,还开通了西宁至香港国际(地区)航线,现有6家航空公司运营青海市场,深航青海分公司正在积极筹建中。我省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为青海省与内地发达省份的联系,提供了便捷的快速通道,有力地带动了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青海对外开放的步伐,为青海经济全面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当前交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青海交通运输网络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气候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青海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路网络化程度差,技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抗灾能力弱、保通能力差,运输服务水平低,建设养护资金能力严重不足。铁路、民航在藏区覆盖面较小,辐射能力弱。交通发展水平与新形势下加快青海尤其是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渴望的安全、便捷、经济的出行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不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由于前些年我省交通建设主要是对既有铁路、民航和公路的升级改造,路网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机协调配合,还不能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不适应全省产业布局对交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进程。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近年来,为了推动青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我省部分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建设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我省交通节点分散,且处于高海拔地区,建设成本高,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自给率低,无力解决地方配套资金。干线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补助和商业银行贷款,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依靠中央政府补助和地方短期贷款;公路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由省交通厅统贷统还,目前长短期贷款已累计达到148亿元,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贷款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同时,我省在铁路、机场建设方面,在省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落实了配套资金,确保了国家重点交通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于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更具公益性质,难以通过市场化融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资金的短缺已成为制约青海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交通设施标准无法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
        目前,青海藏区六州无高速公路,州到县虽基本通油路,但部分为四级公路,路面窄,技术标准和路面等级低;县至乡、乡到村的公路多为等外公路或便道,路面有铺装和简易铺装的只占总里程的20.54%,大部分公路仍为砂石或无路面公路。现有的藏区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铺装少,晴通雨阻,防护水平低,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差,运输效率低,时常发生交通中断,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青海已建成和规划的机场中除西宁机场外,其余5个均位于藏区,为高高原机场,自然环境差,安全保障压力大,配套设施无法满足行业标准,加之人工、机械降耗大,对飞机性能要求高,适航机型少,航空市场有限,机场运营成本较其他地区机场高出40%以上。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运行、养护困难
        随着我省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的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大。由于我省公路地处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带,不但建设成本高,而且养护资金短缺,加之养护手段落后,部分公路长期处于失养、弃养状态,道路损坏严重,路况下降,直接影响到公路正常服务功能的发挥。
        航空运输的自我经营和发展能力差。由于青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90年代以来,国内航空企业重心东移,西北逐步被国内主力航空公司边缘化。许多航线呈现独家经营、高票价、低客座率、低频次的特点,加之缺少网络支持,市场需求不足,机场运行效益较差。2000至2008年,年均亏损2400多万元。尽管民航局出台了《中小机场补贴办法》,但倾斜力度小,补贴无法弥补企业存在的亏损,导致企业技改更新资金短缺,人员、设施设备按最低运行标准配置,对企业安全服务保障以及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五)客货运输发展缓慢
        青海地广人稀,许多客运线路地处偏远,旅客流量小,经营者因经营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差,班车开行难度大,农牧区路通车不通的问题突出,2008年通公路的建制村(牧)委会中班车通达率仅为56.4%。青海藏区货运站场建设明显滞后,货运市场发育不完善。客运站场建设滞后,等级客运站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设备陈旧,维护资金不足,安全隐患突出,多数乡镇无等级客运站或简易站。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与运输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今后交通发展的思路、建设目标和重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青海交通必须以超常规的形式,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实现跨越发展。今后,我们将依照“突出重点、区域协调、有序发展、实现跨越”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青海交通建设步伐。
        (一)公路建设方面
        加快打通省际、州际联网路,积极推进“布局合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到2010年,启动国家高速公路网部分路段、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通往重要旅游景区的部分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实现通州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消除国道中的砂石路面,基本实现通县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含三级)公路标准,通乡公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92%乡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牧委会)基本通公路,基本建成以二、三级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打通与周边省份的几条通道。
        (二)铁路建设方面
        2009年建成兰青铁路增建第二线电气化工程和哈尔盖至木里地方铁路,2011年建成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二线电气化工程,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2009年开工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海境内段工程,2012年底建成。抓紧做好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西宁至成都铁路、格尔木至成都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工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并开工建设西宁至成都铁路、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及茶卡至都兰地方铁路,争取2020年前建成投运。同时,进一步加快主要工业园区和资源开发地铁路专用线建设,满足我省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机场建设方面
        加强西宁、格尔木机场的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增辟新航线,充分发挥其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青海连接新疆、西藏与内地的桥梁作用,完善青海航空运输网络。
        玉树机场已经于今年8月建成投运。今年要加快开工建设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工程,抓紧做好德令哈、大武、花土沟等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1个支线机场项目,“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工建设省内支线机场,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形成“一干五支”的机场网络格局,实现省内中心城市与主要州、市和经济开发区域的航空运输连接,继而形成以西宁为中心辐射东、西、南、北各省(区、市)主要城市的航空网络连接,完善我省机场布局、提高航空运输能力,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航空运输支撑。
        交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主要任务和方向,努力发挥交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尤其是以这次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全省交通工作汇报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交通建设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共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