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一五”以来交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

日期:2010-01-05
字体:【 打印本页

省人大常委会: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的工作安排,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以来交通建设情况的汇报》,为了做好准备工作,省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财经委委员组成调研组,由常委会副主任桑杰带队,先后听取了省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青藏铁路公司、青海机场公司关于“十一五”全省交通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实地察看了西宁过境公路西段工程、拉脊山隧道工程、兰青二线工程、平安驿火车站、西宁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及贵德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以来我省交通建设情况
        “十一五”以来,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和“扩内需、保增长”等历史机遇,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和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交通事业协调发展,交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了青海与外省的经济融合度,有效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兰青二线工程全线铺通,地方铁路实现了零的突破,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玉树巴塘机场建成通航,这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可以说,这几年是全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
        1、公路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211.63亿元。截止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6642公里,比2005年增加11658公里,省会西宁至各州府基本通了二级公路、州府至县基本通了三级油路,初步形成了以二、三级公路为主的“三横四纵三条路”全省主骨架公路网。2008年全省公路客运量达到8996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42.4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达到680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86.6亿吨公里。公路建设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相继建成了察汗诺至德令哈、阿岱至同仁等干线公路,西宁西过境、格尔木至老茫崖等一批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湟中至贵德等六条高速公路即将在年内开工。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2006年至2008年,全省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4.9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3543公里,已实施村道硬化行政村2225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3.3%,平安、循化两县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省受益人口超过200万人。三是公路运输服务协调发展,继续加快公路客运站点建设步伐,加大公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力度,开通了青海省公路水路运输在线网站,建成了汽车站务信息管理系统。公路交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2、铁路交通建设成绩显著。2006年7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社会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的三年,国家投入超过105亿元、我省筹措近38亿元用于改造建设兰青铁路增建二线电气化工程和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电气化工程,并开工建设了省内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至木里铁路,实现了我省地方铁路零的突破。截止2008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1651公里,完成铁路货运量2310万吨,客运量404.4万人次。铁路交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3、机场建设长足进步。“十一五”以来,我省民航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全省用于机场交通建设的投资超过7亿元,完成了西宁曹家堡机场航站区一期改扩建工程,投资5.58亿元新建了玉树民用机场,改写了我省青南地区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到2008年末,青海机场运输飞行架次9609架次,民航客运量46.87万人,货运量6271吨,目前通航城市增加到21个,通航里程达32149公里。民航事业的发展,成为促进我省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运输通道。
        4、水运建设有序推进。我省先后建设了青海湖、李家峡航运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和青海省通航水运信息管理系统,贵德至李家峡、尖扎至公伯峡航运工程开工建设,有力地支持了全省旅游发展。
        (二)交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公路方面,目前我省正在开工建设的西宁西过境、倒淌河至共和等五个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项目,以及贵德至大武、拉脊山隧道、德令哈至大柴旦等一批干线公路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下半年拟开工建设湟中至贵德、当金山至大柴旦等六条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十一五”规划中我省铁路建设的重点项目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工程自2007年9月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63.36亿元,相继开通了八个区段,计划于年内除关角隧道外其余区段双线全部开通;我省的第一条地方铁路---柴达尔至木里铁路,总长142.04公里、投资25.8亿元,于2006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铺轨,预计今年可投入运行。机场方面,西宁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和跑道地基处理实验施工。
        (三)交通规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效果明显。为确保我省重点项目能够列入国家相关中长期规划和“十一五”建设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将兰青铁路复线和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及格敦铁路列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经过努力,又将柴木地方铁路、西宁至张掖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格尔木至成都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分别增列入规划,其中格敦铁路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列入了“十一五”建设规划,为后续开展前期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项目和格敦铁路项目均在积极进行前期准备,力争年内动工;西宁至成都铁路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2个项目正在同相关省份积极协商并争取国家的支持。大武机场、德令哈机场和花土沟机场选址报告已经编制完成,正在上报审批。
        二、我省交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了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但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我省交通建设水平与新形势下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我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渴望的便捷、快速、安全出行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交通网络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我省的骨架公路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密度和通达深度低,主干线与支线连通度低,技术等级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村至今不通公路,一些县到乡的公路超期服役或是等外路,很多乡至村的公路为等外公路。现有的高速、一级公路里程仅占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的0.74%,二级公路仅占8.8%,而等外路达23993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2.36%。同时,我省的运输结构过于单一,运输分工不尽合理,铁路、航空运输发展相对滞后,国铁主干线运力不足,地方铁路建设刚刚起步,航空机场布点少、辐射小,难以满足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运输方式便捷、快速、安全的需求。
        二是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不够合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省地域辽阔,地理、气候环境复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科学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十分必要。目前我省的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欠缺长远性和前瞻性,还不能适应我省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
        三是交通建设环境不够理想,影响部分项目的顺利进行。当前交通建设项目中涉及征地拆迁、资金补偿等群众利益的问题较多,有政策规定执行不严格、征迁标准不统一的原因,也有当地群众对交通建设认识不足的原因,导致征地拆迁难度大,影响了项目的开工时间和工程的有序进行。
        四是交通建设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措困难。我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交通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目前我省交通建设融资的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中央政府补助,二是商业银行贷款。就公路建设而言,近几年贷款额度约占建设投资总量的近三分之二,随着贷款总额的迅速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贷款的难度也不断增加,不收费的公益性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形成的贷款没有还款来源。同时,地方财政无力解决配套资金,使争取国家计划项目工作困难重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认识,促进我省交通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我省交通建设总体水平由严重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突出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提高等级水平、进一步扩大出省通道、提高对外连通程度、增强经济融合的需要出发,科学规划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处理好质量和数量、数量和结构、建设与管理、建设与环保、需求与可能、监管与服务、安全与效益等问题,强化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促进交通建设统筹协调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视解决交通建设中的社会敏感问题。当前交通建设过程中涉及群众利益的征地拆迁、资金补偿、规费缴纳等社会敏感问题较多,各地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各族群众的生存发展出发,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决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对交通建设的认识水平,切实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决不能因为建设环境存在阻力而使重点项目受到牵制和大的影响。
        (三)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力严重不足,交通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给我省争取国家计划项目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探索出适合我省实际的融资新渠道是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一项紧要任务。一是协同努力,进一步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继续加大对我省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二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好中央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要更新观念,创新融资模式,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我省交通建设。四是通过运用信托、融资租赁等多种新的金融工具,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五是充分利用好交通自有资金,盘活交通存量资产,加快搭建新的融资平台,把现有资本和预期收益运作好,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