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 人:才让太、王志香
建议内容:
事 由:一是基层教师统计上超编,实际上缺编问题。海西州现有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4072名,空编295名。根据“师生比”小学1:19、初中1:13.5、高中1:12.5核算,除格尔木、大柴旦外全州中小学教师仍超编353名。2022年已收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65名,目前省委编办、省教育厅正在拟定编制动态调整方案,海西州将面临再一次收编。在各地连续减编,待退教师数量不断增多的双重压力下,海西地区教师缺口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截至2024年9月全州达到退休年龄且有意愿退休教师共计270余人,其中2024年2月底我州待退休教师达137人,如按照编制达标地区空编60%可用于教师招聘的要求,核减去2024年3名省内免费师范生的编制外,全州只能招聘中小学教师107名(仅为格尔木地区)。海西地域广阔,小规模学校布局较为分散,班额少、在校学生少。如按照现行师生比核定编制,只能核定71名教职工编制,平均每所学校3名教师,无法满足开足开齐课程需求。二是受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基层教师编制数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全州现有中小学在校学生59380名,由于国家生育政策调整,第一批二孩已达入学年龄,2023年秋季学期全州1年级学生入学人数较2022年增加967人,经测算,未来5年在校生人数依旧呈增长趋势。因教师编制核定在每年年底和次年年初,学生人数激增在当年9月,新教师入职与学生入学时间不对等,教师不足问题更为突出。全州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共33所,寄宿学生6520名,相关后勤人员严重不足,各校均由专任教师兼任或专职担任,挤占了中小学专任教师编制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因地域、气候等客观原因,造成基层教师人才调动、辞职人员较多,引才留才难度大,教师准入、招聘、交流、竞聘上岗等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为保证正常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各地区已自聘教师1619名,占全州教师总数35%。2023年各地区自聘教职工165名。因临聘教师待遇无法保障,流动性大、教学水平相对不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与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不匹配。
建 议:1.按照“有编即补,应招尽招”的原则,在年度用编计划上优先保障中小学教师招聘,根据实有空编数开展教师招聘工作。
2.为防止大量教师编制空缺导致空课现象,继续实行“柔性用编”审批方式,按照当年9月底预计空编数进行审核,提前纳入用编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对教师招聘给予区别对待,将原来的每年1次招聘,调整为2次招聘(年初和年中招聘)。
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创新工作案例通报》(教师厅函〔2017〕8号)中“建议借鉴山东、内蒙古创新工作案例,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编制核定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中小学教师编制需求”精神,建议在核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时按照班师比(小学1:2.4、初中1:3.7、高中1:4)计算,充分考虑学校学科设置、规模大小、学校年级数等因素,切实保障农村学校及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的基本需求。
4.根据省委编委《关于青海省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建议各地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中小学后勤宿管人员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