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近年来,我省在以平安区富硒产业为引领,推动建立省级富硒产业发展大格局过程中,遇到了突出的制约因素。由于全国富硒产业标准体系缺乏,加之各省富硒资源和产业格局各具特色,尤其青藏高原的富硒资源与湖北恩施、陕西安康等富硒区域有明显差异,具有高原净土、气候冷凉、硒优品特的天然资源禀赋,在全国形成了巨大的品质潜力和可期的发展势头。但目前,省级标准体系只是一个雏形,缺乏囊括资源认定、产品认证、监测可行、管理严格、宣传到位、营销畅通等各阶段环节,面向科研机构、农户种植、企业加工、商业运营、消费宣传等各群体参照的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一定程度制约了全省富硒产业的资源高效利用,也影响了富硒产业在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面的作用,需要给予关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富硒资源认定技术体系,未深度挖掘我省富硒资源优势和生态价值。二是没有包括产品认证、过程溯源、证书授权的全链条式认证体系,富硒产品没有“鉴定书”“通行证”,导致高端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低端产品又混入其中。三是产品价值未凸显,富硒品牌效应发挥不好,“三品一标”建设存在短板。
建议:一是从省级层面争取开展富硒产业规划。二是从市级层面大力争取省级科技、农业、市监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示范研究。三是构建省级富硒产业全链条标准技术体系。在已完成《青海省农畜产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延伸囊括种植、原料生产、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内容。四是优选产品好、宜推广、发展后劲足的典型产品1-3种开展产品认证示范,摸索建立一套适宜青海发展和管理的认证管理模式,并积极推广应用。
建议提出代表:张攀杰 联系方式:136497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