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议代表
西宁代表团城中组 冯振满
二、事由
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关键要素,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助力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我省紧跟国家储能发展步伐,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建设,在抽水蓄能、太阳能储热、电化学储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多元发展格局,储能产业已初具规模。西宁市积极融入全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任务,厘清全市储能产业发展基础、资源分布、企业现状,梳理储能产业链环节分布、上下游关系和细分领域,依托全省资源能源优势和全市锂电储能、光伏制造产业基础,做强做优做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西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
截至2023年底,全省电力装机5498万千瓦,其中太阳能2561万千瓦,风电1185万千瓦,水电1304.5万千瓦,火电397万千瓦,储能50万千瓦,可以说清洁能源发展已经成为一张“金色靓丽”的名片。与此同时,随着全省新能源大量并网发电,电源结构逐步趋向同质化,导致区域内送受电曲线匹配困难,午间调峰互济空间逐年缩小,调峰问题整体突出,缺电、弃电在不同时段交替出现。可以说加快建设储能基地将有效解决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协同难、消纳难等“痛点”,更加有力支撑智能配电网、能源互联网建设,助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但从加快储能侧健康持续发展构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促进全省清洁能源消纳和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来讲,目前我省储能侧发展相对滞后,已建成的大部分储能项目为电源侧储能,纵观近几年储能行业发展,涉及补贴、电价机制等核心政策一直尚未明确,在现有最为常见的峰谷差收入模式下,目前省内虽有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政策,但始终缺乏补贴刺激,这使得储能行业始终无法像风电、光伏等行业一样快速发展。
三、建议
希望省级相关部门一是尽快出台完善电化学储能市场化运营机制,明确独立储能的电力市场主体身份,降低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准入门槛。二是研究制定储能电站过渡性扶持政策,探索以年度竞价方式确定示范期内新建“共享储能”项目生命周期辅助服务补偿价格,制定储能调度运行规则,健全调度运行监管机制,确保储能公平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