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将久治作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之重点地区予以支持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 卓玛当周

日期:2023-05-24
字体:【 打印本页

事由:久治是青海的“南大门”,也是“一带一路”西部大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境内风景秀美,文物、非遗、牧业等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具有重要文化传承价值和文化旅游发展潜力。久治作为各地游客进入青海的第一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于我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概况

(一)交通区位。久治县位于我省东南部,是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三省交界地区,距离四川省成都市572公里,距离甘肃省兰州市485公里,距离省会西宁市547公里。境内G0615德玛高速(青海德令哈至四川马尔康)与G1816乌玛高速(宁夏乌海至青海玛沁)在此交汇,是三省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物流便捷,是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游客进入我省的首要通道和门户。

(二)生态资源。久治县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境内山岭重叠,层峰起伏,巴颜喀拉山脉的年保山横贯全境。巴颜喀拉山自西北向东南绵延,年保玉则山横贯全境,主峰海拔5369米,相传是果洛诸部落的发祥地,因而备受尊崇。有中国最东部的古冰川和古冰川漂砾遗迹,冰川面积7-8平方千米,360个冰川湖泊各具景观。2020年11月,国家第二支青藏科学考察队三江源冰川科学考察队开展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冰芯钻探工作在此取得重大进展。气候相对温和,夏季平均气温15-25℃,凉爽宜人。境内河流众多,且分布均匀,主要河流有7条:马柯河、克柯河、沙柯河、哈曲、久曲、章库河及折安木库河等,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境内湖泊众多,较大的湖泊有6处,其中以西姆措湖最大,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草原、森林和湿地广袤。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野生脊椎动物 28 目 63 科 29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金雕等 15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 39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2种。

(三)旅游景点。久治县景点多,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3A级旅游景区2家(久治县德合龙寺景区、久治白玉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久治县门堂乡果囊村)。

(四)文化资源。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是果洛藏民族三果洛发祥地,有藏传佛教寺院11座,有宁玛、觉囊、格鲁派等多种派系,其中德合隆寺和白玉寺是国内藏区享有较高盛誉的宁玛派寺院,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合隆寺的莲花生大师像及四壁观音像,为宗教朝觐和宗教文化旅游提供了重要场所,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宗教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古羌人的重要聚居地。久治作为“格萨尔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是中国格萨尔文化资源最富集、表现形式最有特色、文化特征保持最完整、说唱传承人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地区之一。共挖掘整理出12大类75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州级10项,县级59项;共挖掘各级代表性传承人80名,其中:国家级2名(格萨尔非遗传承人才智,青海马背藏戏非遗传承人才让华旦),省级2名,州级7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传习点等共有13家,格萨尔风物遗迹名录26处。制作出版并印刷了《久治非遗名录图典》、《三果洛发祥地-----年保玉则》、《久治县境格萨尔风物遗迹》等书籍,成功申报了《阿绕寺马背藏戏》和《年保玉则神话传说》,其中《年保玉则雪山神话传说》已纳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金刚舞》《赛牦牛》《久治藏族谚语》《藏族天文历算法》纳入省级非遗项目。

二、旅游产业现状

久治县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虽然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对久治地区带来了显著效益,但生态旅游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进展缓慢,基本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主要是普通观光、牧家乐、朝拜、骑马等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单一,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娱乐度假等项目,并未将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绿色产品优势,还亟待在深度、广度上发展旅游产品和服务。2018年年保玉则景区关停后,旅游产业遭受断崖式下跌,年旅游综合收入不足3000万元。近年来,为了保护年保玉则景区生态环境,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从景区转为县城,先后实施了久治县西久公路沿线环境治理、久治县自驾游营地、久治县游客服务中心、观景驿站、旅游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三、生态旅游优势

一方面,久治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开展自然观光、民俗文化体验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自然景观主要有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仙女湖、妖女湖、文措湖、日尕玛措湖、月芽湖、龙卡湖、天外陨石堆、古冰川、冰川漂砾遗迹、黄河女儿湾等诸多旅游资源。县域周边旅游景点有九寨沟、黄龙景区、若尔盖大草原、稻城亚丁、莲宝叶则、尕海等。同时,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具有冰川、森林、雪山、草原、湿地等复杂的生态环境,可为发展科考探险游、休闲度假游、科普环境教育游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议:在久治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外展示、宣传青海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使久治,乃至果洛地区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人文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可以丰富、拓展自身的发展,通过文旅融合,增进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不断把久治的生态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方式,以“生态+文化+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将久治作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地区进行打造,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支持。

(一)以“产业四地”建设为契机,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久治作为我省重点贫困县,旅游开发时间短、底子薄, 加上旅游开发单位的组织性程度不高等各种原因, 导致旅游的配套设施普遍不健全, 难以给旅游者提供系统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景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配套层次低甚至不健全, 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需求和差异化多层次需求, 使很多生态旅游演变为单纯的参观游或餐饮游, 这种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倾向, 严重影响到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和创收能力。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水、电、路、气、网、讯、厕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重点解决重点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建设,推进重点乡镇道路升级改造,提高旅游景区道路等级标准,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实现城乡交通有机融合。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解决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缺水、断水和水质差的问题。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解决好旅游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问题。加强旅游景点和的道路、电力、饮水、标识标志、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优化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旅游创新发展。

2022年,久治县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中的西姆措、日干措、月牙湖、鄂姆措等区域已从核心保护区调整至一般控制区,加之久治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已具备了大力发开的条件。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一是能够将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纳入到《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和全省旅游总体规划当中,结合西部旅游大环线建设思路,规划

布局生态旅游发展,推进“年保玉则旅游板块”建设。二是将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生态旅游精品路线,纳入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省级实验区,给予重大政策、项目和平台支持,把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精品集聚区。三是建议省文旅部门强化对我县旅游发展规划的支持,从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予以指导。同时,我们也将在借鉴参考国际与国内经验、吸取国内外教训的同时,结合久治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使久治生态旅游成为我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完善体制建设,实现生态旅游共享发展。

目前久治生态旅游发展依然面临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问题的双重压力。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一是制定全省 生态旅游发展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采取贷款贴息、费税优惠或减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落实土地支持政策,保障生态旅 游项目用地。协调自然资源、林业、环保、农牧、水利等部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三是鼓励民众参与,大力开展旅游产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民族和生态文化培训等,扶持民众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以风景观光、民俗风情为特色,发展牧家乐、牧场体验等形式的生态旅游项目,积极挖掘生态旅游就业潜力,从而提升民众在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及决策过程中的整体参与度,实现生态旅游的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