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 马宏

日期:2023-05-08
字体:【 打印本页

事由:全民健康,是社会和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其战略目标中之一为到2030年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而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医疗卫生人才的建设。

2021927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青海省到2025年,不同学历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医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医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深入,医学院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制度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到2030年,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离不开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建设工作。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尤其是基层服务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各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防控任务面临新任务。202012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自202318日起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放开后,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医务人员承担非常繁重工作任务,医务人员和大量新冠病人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会更加严重,需进一步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基层卫生人才现状为下不去、留不住。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卫生技术人才缺乏、中高级人才紧缺、队伍断层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没有岗位设置,无法吸引卫生人才到基层工作。绝大多数单位以临聘的方式招录人员,无形中给单位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这部分人员的待遇水平相对而言也比较低,多数人也仅仅只是将此当做跳板,去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也浪费人力、物力各种资源。

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短缺,人才总量总体不足。近年来州、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床位数增加,但人员编制仍执行多年前省上核定数,造成实有编制和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临聘人员较多,医院负担较重,已不能适应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基层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医疗条件差、工资待遇不高、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致使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加之非本地户籍医疗人才思乡心切、考虑子女教育问题及外地私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大程度上存在专业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现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状况普遍不佳,致使资金缺乏降低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甚至无法引进人才,且无法保障住宿、待遇等基本条件。

四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故转往外地就医人员逐年增多,无法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对基层医疗单位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尤其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都未参加过专业管理培训,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及经验有待提升。

五是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人才配置不尽合理。一是基层优质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州、县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人员匮乏,普遍缺乏临床执业医师,存在大病不敢看、小病没人看的状况。乡村医生普遍学历低,老龄化严重,难以支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扶贫的服务需求。二是基层人才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比例依然偏低,缺乏学科带头人,导致基层卫生院(社区)专科特色不明显,专业拓展困难,相当一部分卫生院连基本的外科手术都无法开展,其服务能力、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将广大居民多数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的需要,基层卫生机构业务正在不断萎缩,大量的患者正向州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流失。

建议:

1.精准开展青海省本地医疗卫生人才生源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从省级层面统筹建立面向青南地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订单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医学生项目,重点培养临床乡村医生、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紧缺型专业人才,并在招生计划、招生政策上予以倾斜,重点培养本土化护理、藏医等专科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卫生人才同时针对部分医疗卫生人员学历低等问题,可通过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开展专科层次学历提升教育。

2.创新用人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确定具体用人数量。对报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开放绿色通道,对紧缺人才特殊岗位可放宽年龄条件限制。优化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适当提高高级职称数比例。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托底不限高绩效工资政策。

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待遇,防止人才流失现象。一是在编制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各州推行医疗卫生人员同工同酬机制,为临聘人员购买五险一金,用待遇留人。是政府层面关心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效解决医疗卫生人员因子女教育问题调离、辞职等问题。是适当增加各州免费培养定向生服务年限,限制省、市级私立医院虹吸式抢挖基层卫生人才。是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柔性引进行业专家。修订完善基层村医准入退出、待遇保障机制,有效发挥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乡村医生项目作用

4.统筹优化医学教育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面对全省各地区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问题,精准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规划,选派骨干力量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积极开展科研论坛、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短期培训班

5.统筹优化医学教育资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开展学历教育。依托青海本地医学类院校,在招生计划、招生政策上予以倾斜,重点培养本土化专业人才。针对部分医疗卫生人员学历低等问题,可通过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开展专科层次学历提升教育。二是开展继续教育。针对部分医院从业人员资格证考取率低,支持各州邀请专业机构开展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