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由于自然环境约束和经济社会发育程度的限制,规模型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空间要素集聚程度又相对较高。尤其是省会西宁的城市首位度明显偏高,人口、产业及公共资源相对集中导致城市房价持续走高。这一客观现实对于来自省内外各地的务工青年而言,一方面无疑在就业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住房方面也增加了更多的生活成本和压力,降低了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和加强对包括餐饮行业在内的各行业从业青年的住房保障问题,改善住房条件,对于城镇化有序推进、城市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议:
(一)分类解决不同需求和能力的从业青年城市住房问题。根据住房需求和能力差异,建议对餐饮等行业从业青年采取差异化的住房解决方案。一是对具有购房意愿且能力较强的青年,建议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适度降低首付比例,降低银行贷款门槛等措施,鼓励其在城市购买住房,实现城市“安居”。二是对购房意愿较强但经济能力较弱的青年,建议通过完善租赁住房包括政府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来解决。三是对购房意愿和能力都较弱、初入城市及流动性明显较强的青年群体,建议主要引导相关用人单位通过集体宿舍或租房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其在城市的居住难题。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培育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一是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建立全市统一的房屋租赁交易服务监管平台,推动各类租赁房源纳入统一的租赁监管平台,推进与公安、教育、公积金管理、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实施统一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二是积极推动房产中介市场培育和管理的相关立法,完善房屋租赁规章制度和配套政策,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尽快出台完善住房租赁标准、价格制度,房产中介行业自律规范等相关制度。三是建议住建部门完善房屋租赁市场运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做好房屋租赁市场房源信息、面积、价格等信息统计工作,科学做好片区租赁住房准入标准、价格指导等工作。四是强化联动监管,规范住房市场主体行为,建议住建、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工作联动,加强部门间协调沟通,强化联动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监管合力,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联合惩,切实维护餐饮等行业青年全体合法权益。
(三)加强餐饮等行业从业青年住房领域权益保障。一是加强群租房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群租房人员密集、成分复杂,安全隐患突出,急需加强监管。建议西宁市应尽快出台群租房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意见,明确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公安、住建、消防救援、发改、司法、市场监管、电力等部门和用人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群租房安全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消除群租房安全隐患。二是逐步扩大政府保障性住房保障范围,针对目前西宁市政府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等制度阻碍,建议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能力,西宁市应打破外来从业青年城市住房和市民住房保障之间的壁垒,逐步将外来从业青年纳入到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之中,进一步降低包括餐饮等行业从业青年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准入门槛,尤其是应取消连续缴纳社保规定年限,以确保在城区内无住房的从业青年等可以申请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三是出台优秀外来务工青年住房奖励或优惠政策,建议对餐饮等行业从业青年中的高技能人才、见义勇为人士等优秀代表,制定出台优先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等住房奖励政策,通过完善税收、金融及社保政策,加大购房优惠支持力度。
(四)合理引导住房预期,推动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由西宁市政府牵头、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加大符合餐饮等行业从业青年特点的租赁住房供给,建立健全“只租不售、优惠保障”的长租房体系;住建部门要开展常态化的摸底调查,切实摸清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结合现有租赁住房供求和品质状况,按照供需匹配的原则,科学制定面向各类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及管理办法,根据餐饮等行业青年群体实际住房需求,优化房源结构,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租赁住房,满足其不同租房需求,形成“梯度型”住房消费结构。
建议代表:索朗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