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南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以打造“高地”、建设“四地”为契机,大力推进海南州生态光伏园区、风电园区建设,加快水、风、光、热、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集成发展,加快构建一个绿色发电基地、一张绿网、三条绿色外送通道的清洁能源发展体系,全州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2554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9%,绿色已成为海南发展的主基调、主元素、主方向,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积累了经验。同时,积极探索“光伏+治沙+生态畜牧业+旅游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光伏电站的建设,园区内光伏治沙带来的生态修复成效明显,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提高到80%,固沙防沙功效切实增强,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光伏羊”产业稳步发展,园区旅游业正在悄然兴起,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事据: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考察青海提出的“四地”建设和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精神落地落实,海南州将依托已建成的光伏风电园区,继续加大投入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为龙头牵引,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统筹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现代生态农牧业、旅游业三产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牧光互补、农牧文旅融合、三产良性循环发展的“光伏+治沙+农牧业+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集清洁能源发展、生态环境修复、有机农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产业融合、协同嵌入的生态文明之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把海南建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
方案:一是推进“光伏+治沙”。在发挥光伏阵列阻风固沙与遮阳增湿作用基础上,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园区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完善水利配套灌溉工程,科学探索土壤改良等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措施,采取种植防沙植物、设置沙障、封沙育林、构筑防风林带等方式,创新实践光伏治沙模式,实现“绿进沙退”,打造沙漠“生态绿洲”,推动新能源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助力全省实现“双碳”目标。二是推进“光伏+农牧业”。在光伏治沙恢复园区植被的基础上,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科学核定养殖规模,以园区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联营等形式,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做大做强“光伏羊”产业,并统一冠名“天路飘香”品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多元融合发展新路子,不断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推进“光伏+旅游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推动倒淌河-青海湖-恰卜恰-光伏园区-龙羊峡旅游精品线路提档升级,以园区黄河水电公司观光塔为核心景点,加强园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藏绣、石雕、藏蜜等一批文旅产品,策划沙漠观光、徒步、探险、研学旅游、机车拉力赛等文旅活动,并积极申报清洁能源(光伏)园区吉尼斯世界记录,提高我州清洁能源在全球的影响力,为加强推介宣传“大美青海·圣洁海南”、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品牌支持,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打卡地”。四是推进“农牧业+旅游业”。打造一批集草畜融合示范园、牧光互补产业园、农牧业科普园、农牧业体验园、设施农牧业休闲采摘园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扶持铁盖乡等周边群众发展田园观光、乡村民宿、特色餐饮、休闲度假、养生康养、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业,让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努力形成农牧文旅多元融合、美人美景美食美美与共、美不胜收的新局面。
建议:1.省政府协调国家相关部门将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和贵南县木格滩、鲁仓3个区域120745.6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予以解封,用于“光伏治沙”建设基地。2.省政府协调国网青海公司推进海南州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尽快落地,并加快红旗750KV升压站等电网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23年底前建成投运。3.省政府从省级层面加强与江苏省政府对接协调,共同向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争取支持,尽快启动海南至江苏特高压外送通道立项建设。
建议代表:李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