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

日期:2022-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内容: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整体呈现出犯罪手段多样、骗术翻新快的特点,并且案件多发、高发态势持续攀升。以西宁市城中区为例,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城中公安分局共立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887起,较2020年734起刑事案件相比上升20.8%,破118起,破案率为13.3%;受理电信网络诈骗行政案件227起,与2020年219起行政案件相比上升3%,涉案金额共计3431.01万元,较2020年2473.69万元同比上升38.7%。

  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专业力量薄弱。城中公安分局反诈中队仅有2名民警和7名辅警,均为临时抽调警力开展工作,对涉案资金流、信息流查询研判不够、方向不准,学习打击地域性电诈犯罪团伙和境内外诈骗集团的成功案例极少,综合素质提升较慢。二是技术资源支撑不够。县(区)一级公安机关网络侦察技术资源有限,在保障重大刑事案件侦办等工作之余,难以拿出足够资源支撑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办案装备落后,缺少电子证据提取、视频检索等专业设备以及用于资金、话单分析的专业软件,导致工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不高。三是止付和冻结困难。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大多使用网上支付,一旦犯罪嫌疑人诈骗得手,会在短时间内将被诈骗资金通过多级分流快速转账至取现账户。一些不法分子向诈骗团伙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银行卡、手机卡或为其搭建网络平台,对犯罪相关信息核查过程中,存在信息落实困难的情况。

  建议:一是锻造专业力量,提升打击能力。积极谋划省市区反诈中心队伍建设,尤其是充实基层专业队伍力量。加大对专业队伍的专业能力培训,例如宣传能力、防范能力等。加强全社会的反诈宣传教育,发挥社区作用。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建立专业作战平台。建立集预警劝阻、技术反制、信息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作战平台,实现“一平台”对电诈警情前端感知、中段拦截、后端打击的全环节处置。三是加强协作,提升整体合力。省市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电信、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建立跨部门协作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绿色通道和应急协商机制,加大对贩卖“两卡”的专项整治力度,解决实名不实人的问题,提升止付冻结的效率。四是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提升异地协作破案力度。由省市公安机关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异地警务协作新机制,与流向地公安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密切沟通交流,积极争取更多的侦查便利和更大的支持力度。

  建议代表: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