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根本性任务,党中央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校不断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2022年10月-12月,省人大教科委组织开展了这次主题视察活动。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和做法
此次视察活动作为本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代表工作“促”字品牌活动的收官之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精心组织推进,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方积极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视察活动,多次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组织召开全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情况汇报交流会,带队赴省教育厅开展实地视察。省教育厅及相关高校大力支持配合,为视察组系统全面介绍全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情况,提交高质量汇报材料,为代表视察提供了良好条件;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认真筹划视察活动,各位委员、专业代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并建言献策,有效发挥了作用。
(二)加强专题培训,明确发力重点。视察活动前,教科委编印了《立德树人资料汇编》,重点收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政策文件,提供代表学习参考。视察活动中,邀请省教育厅、教科委负责同志领学讲解,让代表们全面了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为视察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活动实效。视察组赴省教育厅实地视察,并召开全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情况汇报交流会,听取省教育厅关于全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情况的汇报,各高校作补充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交流中,视察组成员围绕立德树人工作要求,发扬求真务实精神,采用一问一答、随问随答“准专题询问”的方式,向各个高校询问了解情况,并深入探讨问题,创新了视察形式,拓宽了沟通渠道,取得较好成效,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使命感、责任感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凝聚各方意见,提出切实建议。在召开座谈交流会的基础上,视察组又采取点面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和家长采取电话、微信等形式开展线上调研,进一步深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拓展视察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视察活动结束后,及时综合研究意见,形成了视察组的工作建议。
二、我省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力指导下,全省高校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工作举措,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政素质明显提高,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扎实有效,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好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国高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省委、省政府始终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工作的领导,先后组织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省级领导多次深入高校调研,带头到高校作报告、讲授思政课、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为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省教育厅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引领带动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二)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各高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师生的思想,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回信精神、“六个现代化新青海”等内容列出议题、组建团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师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学校“两路精神”研究会,将“两路”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紧跟思想学习热点,通过座谈会、观看直播、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等多样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理论研讨。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依托专业优势,着力培养师生知农爱农情怀,引导学生“做好农牧人,干好农牧事”,为“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聚焦顶层设计,夯实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近年来,省教育厅加强“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力度,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出台《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青海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加快构建思政课建设制度体系。青海大学制定了《青海大学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青海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加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完善育人体制机制。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制定了《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统八维”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思政精品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省教育厅实施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百人”计划和高校辅导员“十百人才”建设计划、思政课教师学历和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健全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培养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青海大学以“名师工作坊”“教育教学沙龙”等为载体,在校园网开辟师德师风“先进榜样”专栏,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师德风范。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在职务(职称)评审、评优奖励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围绕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采取集体研讨备课、听评课、示范课、公开课、对比性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基本功。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各种学习、考察、学术交流,从备课、讲课到科研工作,推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各高校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探索社会“大课堂”的教学新方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青海警官学院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体系,精心打造“警院大讲堂”“立德讲堂”等思政工作载体,积极开展“英模进校园,功臣上讲堂”“优秀校友进校园”等活动,让思想政治工作更生动、更具体、更接地气。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搜集党建故事,打造师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思政长廊”,起到了良好的育人作用。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施“跟进式”教育,形成了以耕读教育为特色的涉农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新格局。打造思政品牌课方面,大力推进精品课堂建设,将地域红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等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把课堂和课后、校内和校外结合起来,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课程。青海师范大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造了大学生自创自演的话剧《永怀之歌》,成为“青海省戏剧进校园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话剧”和党性教育示范课。青海民族大学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原创话剧《守望可可西里》列入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总的看,近年来全省各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大政方针在高校得到落细落实。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各高校工作推动用力不均、参差不齐。二是“大思政”意识不强,思政课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亲和力还不强,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专职教师力量不足、工作能力和精品课程研究开发还有待加强。四是各门课程育人作用发挥还不够,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同向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
三、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建议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高校第一位的工作。今后要在以往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认识、更新理念、强化措施,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思政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持续提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认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严格落实党委的领导责任,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牢牢掌握思政课教学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对准目标,积极推进,把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融入日常,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践行办学育人的使命,增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机制,增强政策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价值导向,以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进一步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健全运行畅通、协同有效的完整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高校立德树人的整体环境,形成上下齐抓、全员共促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住“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个关键,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切实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成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表率和一线骨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注重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德育工作。
(三)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是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学科支撑;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不断提升各育人主体的理论素养,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让所有老师、全部课程联动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课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有机结合,强化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同时,以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为抓手,充分挖掘校内红色文化资源,把握主流舆论导向,发挥全媒体育人功能,创新推进网络育人。三是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拓展“大思政课”建设的阵地资源。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建立对口帮扶,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创建一批思政课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积极利用社会实践资源,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设校地合作思政实践课程,主动对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富有思想性的现场教学专题,培育形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价值彰显的社会大课堂,要紧密结合当代青年“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特点,善用互联网平台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引导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