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省两会】优势融合特色共享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日期:2024-01-27 来源:青海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突出特色激发地区发展动力、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交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聚焦融合联动共享,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是青海聚焦国家发展大局的“齐步走”,也是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竞速跑”。

处在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机遇窗口”,青海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和实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优势互补、特色发展,让共同富裕更有奔头?

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玉树市委书记张琨明认为,玉树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要立足时代特色、青海特色、地方特色,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低碳产业,搭建城市“夜经济”“游牧集市”等丰富多样且具有吸引力的农产品周转平台,不断夯实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本底。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健全农牧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牧区延伸,加快构建多极带动、多维支撑、多元融合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大战略、大格局。我们必须在全省大盘子中,找准定位,主动进位。”省人大代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英认为,县一级如何融入全省总体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该在融合、联动四个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县一级不能各自为阵,单打独斗,而是要主动融合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效应。要通过联动形成协调,比如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上,环湖地区就要树立大旅游的理念,做到产品互补、线路整合、游客共享,信息互通,构建形成青海湖大景区,环湖大环线才能真正让青海湖旅游的内容丰富起来,才能避免一票难求和一人不来的尴尬局面。最后一点就是要落脚到共享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省政协委员、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秀玲十分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她认为,实现城乡距离更近、环境更美、生活更好,要不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统筹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城乡要素流动的需求和重点,精准破解其中的难点问题,构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她建议,以县域为重点深化户籍改革,加快县域范围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围绕跨区接续、数据共享等方面完善落户制度。并以县域为单元建设多功能、复合型、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充分连接中心镇、重点村等城乡节点,形成有竞争力的富民产业。同时,优化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加快形成县镇村功能衔接互补、梯次带动的发展格局,增强县城对乡村的服务能力。

“全方位提升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能级,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智力、产业、科技‘组团式’援青。”省政协委员、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湛守青说,“由于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条件影响,加之孕产期预防保健知识匮乏,我省先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平原地区”。结合今年“关于提高我省先天性心脏病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提案,她希望,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包括众多专业学科在内的胎儿先心病监测和治疗网络基础上,强化三级医疗机构的预防能力,加大设备投入及人才培养力度,实现简单先心病不出省,复杂先心病请省外优秀专家来指导,既提高了本土复杂先心病的救治水平,又节约了患者的经济成本。同时,充分发挥“援青博士团”“西部之光”等政策优势,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加大本省人才赴省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的力度,全面提升先心病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