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总目标,正确履行职责,强化监督实效,充分发挥人大作用、贡献人大力量。主要做法是:
一、保持政治定力,树牢绿色发展价值取向。我们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青海工作“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学细悟,准确理解把握精髓要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切实提升政治站位,自觉对表看齐,筑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陕西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的典型教训,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这个大局,选准人大监督工作切入点,用足用好监督法规定的监督形式,着力提高监督实效,合力谱写绿色发展的壮美篇章。
二、彰显西宁特色,强化绿色发展法治保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好地方立法权限,立改废相结合,及时调整完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凸显西宁特色,制定了全国首部规范和促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了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生态红线、政策要求和责任体系,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要求与地方立法相衔接。适应生态建设和保护需要,加快修订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养犬管理条例,开展制定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城市管理条例等立法调研,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三、突出监督重点,切实抓好污染防治。我们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履行人大监督职责的主要任务,勇担当善作为。积极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言献策。围绕落实市委提出的“生态优先、发展率先”的部署,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生态保护屏障、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等方面入手,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积极支持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工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从构建新型雨水控制系统、加强洪涝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紧扣环境保护法规定要求,每年听取全市环境状况和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结合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审议意见,督促落实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开展《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针对扬尘污染管控、工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强化监督问效,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西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四、创新监督方式,助力推动绿色发展。紧紧围绕推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认真学习借鉴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西宁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形式,初步探索形成了闭环式监督工作模式。一是深入扎实调查研究。紧扣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政策落实情况,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深入学习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利用三个月时间开展深入扎实调研,形成数据详实、案例典型、分析透彻、建议具体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和专题询问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创新专题询问组织形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聚焦突出问题,联组开展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随机提问形式,敢于较真碰硬,问出了责任和压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推进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三是加强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跟踪问效。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主要看专题询问和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看绿色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看在推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大监督更具精准性,助力推动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实施“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六大行动,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西宁率先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发展公众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共享“绿水青山、幸福西宁”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这次座谈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市党代会和全委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改进作风,用足用好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工作质量和实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部署要求,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做出应有贡献。
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西宁市人大常委会
日期:2019-11-07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