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幸两次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亲切接见,聆听总书记的教诲,使我终生难忘。
1983年7月下旬,胡耀邦总书记到青海视察工作,根据行程安排,25日总书记途径刚察县去海西州考察。省委于24日晚通知我务必于次日早晨八点赶到哈尔盖火车站汇报工作,但没有具体说明给谁汇报工作,并要求我严格保密。当时,我担任刚察县委书记、县长,刚从夏季草场下乡回来,接到通知我连夜准备了一份汇报提纲,第二天早晨提前一小时赶到哈尔盖火车站待命。在等待了大约1个小时后,火车缓缓驶入车站。时任青海省委书记赵海峰下车后叫我上去,把我领到一间会议室。过了一会儿,会议室里来了很多人,最后进来的一位领导径直坐到了首长席,省委书记叫我坐到他的斜对面汇报工作。事后才知道,对面那位朴实、干练、和蔼的大领导,就是胡耀邦总书记。
我清楚地记得,胡总书记首先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照地图详细了解了刚察县的基本情况,包括民族、人口、经济、政治、党的工作等内容以及刚察县的无霜期、降雨量、风沙情况、青海湖的季节规律、资源分布、牧民的生活习惯、绵羊改良等问题。我对刚察县的工作烂熟于胸,加上当时很年轻,记忆力相当好,刚察县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都清清楚楚地烙在脑海里,所以回答得清楚明白,当即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总书记说:“作为少数民族干部,没想到你的汉语说得这么好。你这么年轻,就对牧区的工作这么熟,这么专业,讲得很具体,希望你以后带领刚察县的人民群众好好干。”总书记还说:“我很愿意听到基层的声音,党的政策落实关键要靠你们,政策不是万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得到检验,要注重总结工作,有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反映。从今天起,你就作为我的基层联系人,每年10月写一份汇报信,或直接来北京汇报。”总书记在了解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后,当即对刚察县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他要求“以牧业为主的县委书记、县长,都要懂牧草知识,改良牲畜品种知识”,“要以商品流通抓生产”,“可以试行草原、牲畜大包干责任制”,“要指导人民,特别是指导藏族群众,学会用自己的劳动所得,逐步改善生活、安排生活。”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不仅吃透了县情、民情,而且学习掌握了牧业知识,立足实际,自力更生,加快推进牧业家庭承包制,大搞草原基本建设,实行科学养畜,推行季节畜牧业生产,提高牧业商品率,增加了群众收入。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指导牧民过好社会主义新生活,承诺全县人民的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的10件实事全部办完,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我们把这些情况如实向总书记作了汇报,多次得到总书记办公室的回复。总书记日理万机,心里还装着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总书记的关怀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当时我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老百姓的事,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1986年8月,当时我由果洛州奉调到黄南州担任州长不久,胡耀邦总书记再次来青海视察指导工作,并特别向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过问我的近况,当得知我在黄南州工作时,总书记异常高兴地说:“那好啊,我们去看看”。8月21日上午,我们在尖扎县迎接总书记,中午,黄南州委洛桑书记和我陪同总书记及省领导在尖扎县招待所共进午餐。下午,总书记和尖扎县科以上领导干部合影留念,晚上在黄南州住宿。第二天,我们向总书记汇报了黄南州的情况,总书记对县以上领导干部作了重要讲话,并应州县领导的请求,分别给尖扎县、黄南州题词“立足本地资源、着眼普遍致富”和“增强民族团结、带领群众致富”,还给黄南州“热贡艺术馆”题写了馆名。在黄南的近十年时间里,我和同志们一道,分析州情,结合州情,提出了“以牧为主,强化农牧业基础,牧农林工商综合发展,争取综合经济效益和一定发展速度”的发展思路,在抓好基础产业的同时,以资源开发为龙头,积极兴办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全州经济建设初步走上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两次受到胡耀邦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很荣幸;又得到他的关怀,很感激。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我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期间,胡耀邦同志不幸逝世。不巧的是,中央党校当时正在组织学员在吉林省进行社会考察活动,未能参加总书记的追悼会,成为我心头的一大憾事。2005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中央党校举行了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我有幸参加,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心愿。时间过得很快,又一个1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的国家、我省特别是我省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常常想,如果总书记还在世,他老人家内心该有多高兴啊!
在总书记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把以前撰写的回忆文章进行了整理,以表达对总书记深深的怀念。
(作者:原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