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近期,我利用参加2011年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的机会,了解了重庆市有关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规划和开展的一些工作。重庆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重庆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十分超前。重庆市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特殊市情,充分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社会建设的整体格局和重庆发展的总体部署,作为创新平安重庆建设的重要工作,坚持以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平安重庆建设为载体,以解决民生、服务发展为主线,建立以人为本、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和社会服务新格局,形成社会建设人人参与、平安和谐人人共享的大好局面。重庆市坚持“系统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有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是建机制、抓重点,建立有重庆特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制度框架和体制机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在全市进行推广,选择一批关键性项目在部分区县进行试点探索;二是抓推进、出成效,在推广、试点的基础上,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人民满意的明显成效;三是抓提高、创一流,打造一批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庆品牌”,全市社会管理重点工作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重庆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明确。重庆市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要建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社会矛盾信息汇集、分析研判、处置化解机制。市级有关部门特别是信访量较大的部门对本系统矛盾纠纷实行定期排查,及时分析梳理,主动研究政策,着力化解群体性共性信访问题。二要建立微罪不诉人员帮教管理机制。制定对微罪不诉人员加强帮教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微罪不诉人员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以检察机关为主导,家庭和学校、村(社区)、相关企事业等基层组织为帮教责任主体的工作模式。三要加大依法监管力度。制定虚拟社会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网吧等营业性上网场所和提供上网服务宾馆酒店、电子阅览室、体育电子竞技场等非经营性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四是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分析涉黑涉恶犯罪的成因、规律、特点和相关刑事司法政策,不断完善防治黑恶犯罪的政策、法律措施,形成防治黑恶犯罪的长效机制。五要建立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动态体系。建立法律援助经费动态增长机制,确保法律援助经费的专款专用,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机制,推行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实现“应援尽援”。加快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确保“应援优援”。六要夯实大综治格局。以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设政法书记,由党委(党工委)委员兼任,并担任综治办主任,专职负责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以综治站为基础,整合村(社区)综治、警务、调解、治保、安全监管、民兵、消防力量,打牢维护稳定、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基础。
重庆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举措十分有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强化第一责任,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规划中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二是规划实施重点项目。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认真研究,找准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完成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装备保障、基本建设、市级政法各部门人才培训中心建设等重点任务、重大事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地区本部门的整体部署,实现项目化管理。三是强化政法和维稳队伍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从严教育管理政法队伍的决定》的精神,打造高素质的政法和维稳队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进阳光执法,着力解决执法理念、执法作风、执法能力、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政法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四是增加投入。各区县和市级各有关部门根据社会管理需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经费、装备保障力度,将保障工作纳入对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五是健全基础性法律法规。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立法建议,积极推动有关地方法律法规的出台,从而确保社会管理有法可依、管理有据。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我省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管理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应对新形势对社会管理工作提的新挑战,通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四个发展”和新青海建设,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重庆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桑 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日期:2011-12-2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