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地方领导干部,我有幸在2007年和2009年参加了国防大学第30期和第34期国防研究班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国防理论知识,现在通过对《意见》精神的学习,使我对国防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新形势下国防教育中的有些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一是要明确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新的时期,国防教育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我们党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思想和论述;二是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知识,我国的国防领导、武装力量等体制,兵役制度等国防基本常识;三是战争历史,人民解放军为民族和国家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历程和建立的不朽业绩;四是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国防法律法规;五是国际环境、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等形势,国家安全面临的战略环境等;六是一些基本的国防技能。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要做好国防教育,就要紧紧抓住这六个方面的重点,把国防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防观念,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全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不断激发起群众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在全社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是抓住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经过多年的国防教育,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国家工作人员的国防知识和国防意识相对较好,而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相对贫乏,应该作为今后国防教育的重点来抓。要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素质,提高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重视强化党政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国防观念,结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行国防教育。对工人、农民等社会成员重点介绍国防政策、国防法律法规、国防科普知识、防空袭和核生物武器防护知识、基本军事技能等。基层政府和居委会、村委会、企业等就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制定国防教育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普及国防知识应把中小学生作为重中之重,学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抓住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育特点,对小学生和初中生主要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倾听革命先烈事迹等形式,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内容,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系列国防教育活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从感性上进行教育和引导。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要进行系统的国防理论和知识教育,开展军事训练,主要从理性上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是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要不断研究国防教育的新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力求取得成效。一是要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让国防知识扎根社会。在抓好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同时,要抓住国防教育日、“八·一”建军节和地方重大的节日和纪念日,利用人多、节日气氛浓厚的有利时机,加强宣传教育,力求把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办出特色、办得新颖、办出效果,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教育,升华思想认识。二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网络等设立国防教育专栏节目,定期播发国防安全、政策等知识,使国防教育作到经常化,使国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三是借助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的机会,深入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宣传,不仅要充实 “四下乡”的内容,也要对基层群众集中进行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积极开展革命影片展映、文艺晚会、实弹射击训练等活动,让群众在娱乐的过程中接受国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通过这些宣传,使群众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的意义,营造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气氛。
对新形势下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
桑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日期:2011-08-17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