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使我更加倍感我们党是一个伟大光荣的党,为民谋利的党,与时俱进的党。
伟大光荣的党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1949年,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特别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长期梦寐以求的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这是在面对长期战火蹂躏之后,在国家经济凋零、疮痍满目、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展开的。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又遭受一系列艰难挫折:经济方面遭受连续三年(1959—1961)严重自然灾害;外交方面遭遇苏联撕毁援助协定、撤走专家,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失误。面对前所未有所困难、挫折和失误,我党依靠和带领全国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极大的勇气,坚决克服各种困难,坚决纠正一系列失误,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项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使国家从濒临崩溃的边缘,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在政治上,我们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制制度,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政治基础得以稳固;在经济上,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国家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按实际国力状况,实行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解决了几亿人口的吃饭穿衣大难题;在文化上,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了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繁荣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国防上,建立和发展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国家主权,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在这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无畏的气概、宽广的胸怀,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文化上、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纠正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浮夸风,“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失误。粉碎了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解决了遗留问题。坚持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内部矛盾,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全面总结、深刻认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各项建设事业健康稳步推进,为党的十一面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时期奠定了历史性基础。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可能出现失误,而在正确面对和及时纠正失误中往往能够真正体现一个政党的本性和特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和辉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历史证明了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为民谋利的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 “文化大革命”以及“左”倾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这一代人既是这一伟大时期的亲身经历者,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践行者、受益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惠民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感受颇深。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同时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农牧民有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经营收入。农牧民种田、放牧不但不需纳税,而且还有补助;建房、购置农机具、家电有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等等,使农牧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广大农牧区充满勃勃生机。企业改制后,政企分开,企业产营销自主,企业办社会现象得以解决,负担大幅减轻。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管理模式转变,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效益大幅提升,下岗职工得到有效安置,企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体现新的竞争活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从最低生活保障到养老保险,从医疗到失业保险,从安居工程到廉租房建设,从市政建设到棚户区改造工程,从贫困标准提高到困难户的物价补贴等等,每一项政策都是在国家还不富裕的现状下,率先出台的为民、惠民政策。这些政策有目共睹,举不胜举,生动诠释了我们党践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实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庄严承诺。实践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一切为了人民,是信守宗旨的党,是为民谋利的党。与时俱进的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部署。面对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的执政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审时度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任务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分层(批)次务实推进,使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理论上提升了新时期我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水平,为今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业建设中不断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0年党中央又作出了在全党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继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又一项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的重大举措。全党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在全党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进一步形成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我们党历来就注重思想建设、注重学习提高、注重党的发展进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善于总结执政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辉煌历程,以无数雄辩的业绩彰显了,每当国家和人民处在危难时刻,党总是紧紧依靠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明决策、力挽狂澜,把国家和人民引向光明。我们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因此而倍感自豪,同时也深感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党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的伟大成就,深刻认识党在不懈奋斗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从而进一步坚定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坚定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中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